李某,男,38 岁,农民,朝鲜族。病历号:166309。初诊日期:1987年8月下旬。
1987年7月23日在劳动后感头晕,即赴医院,但在就诊途中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无抽搐及二便失禁), 经当地医院诊治约4小时后神志恢复。自此每逢用力或情绪不佳时即发生右侧头痛,呈阵发性胀痛,口苦,大便日一行,质干,睡眠尚可,纳谷尚馨无复视、恶心及耳鸣。曾在延边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做CT等检查,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胶质瘤或结核瘤。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虽然经多种药物及方法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1987 年8 月下旬,焦氏赴延边地区讲学支边期间接诊患者。患者主诉同前。望其舌尖红,苔根部略黄,脉弦,两寸较明显。辨为肝郁生风,痰血凝滞之证。治以调肝散郁、化痰消癖之法。处方如下:
白蒺黎、 当归、赤芍、 红花、地龙、化橘红、半夏、白僵蚕、获菩、 黄茂、川芍。
11月11日诊:服用上方70 余剂后,专程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复诊。诉右侧头痛减轻,但劳累时仍有发作。面色红,舌尖红,苔根部黄厚,脉弦。诊为肝阳上亢,气血上逆,经络失畅,血脉不通。治以平肝潜阳,活络降逆。处方如下:
生石决明(先煎)生储石(先煎) 白蒺黎
夏枯草、生芥穗、蔓荆子、 赤芍、红花、获术、半夏、化橘红、茯苓、 白僵蚕、川芎。
嘱患者服20剂后,去川芎,再服用60 剂。1988年3月28日来京复诊,偏头痛基本痊愈,仅在过度劳累或感冒时偶有发作,但精神佳,气色润泽。CT复查提示:右颞叶后部皮层区结节状占位已消失。舌苔薄白,脉象沉略滑。为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原方加生地、黄芬、白芷、生牡砺(先煎), 改生储石为(先煎),嘱服15剂后改为隔日服一剂,再服15剂即可停药。
本例经CT 检查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其发病突然头晕昏倒,右侧头痛(情绪变化时加剧),脉弦,其病在肝经可知。由于肝郁化风,风邪夹痰上扰,故眩晕昏倒。又据其痛处固定不移,可知其病又与血分有关。因肝风上僭,痰血互结,脉络不通,发为头痛。上述二端为本例辨证关键。据此,其治疗始终以调肝散郁,化痰消癖为法,初以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化裁进治,后以平肝潜阳、活络降逆收功。
本例治疗用处方二则,服药180 余剂。其一以白漠黎苦温辛散,宣肺之滞,疏肝之郁,破瘤结,散痈疽,配当归活血养肝,祛疲血,生新血,共为主药;赤芍、红花、地龙、海藻破积消瘤,软坚化痰,为辅药;化橘红、半夏、茯苓化痰,疗惊痫,配以黄芪温分肉、散痈疽,助赤芍、红花消散结聚,共为佐药;取川芎辛窜人肝,行气开郁为使药。其二以生石决明、生赭石镇肝潜阳,白蒺黎、夏枯草、蔓荆子、芥穗泻肝经风热,半夏、茯苓、橘红、僵蚕化痰祛风,赤芍、红花、川芎、莪术活血消坚。但嫌川芎过于辛窜,不宜久服,故服20剂后去之。如此大病,非学验俱丰,辨证精确,有胆有识者,守方实为不易。“颅内占位性病变”从肝论治非此一例。焦氏又曾治一男姓患者,投以平肝熄风,化痰安神而愈,追访15年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