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内经》将中医分为上工和下工。《灵枢》里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神”是个什么呢?在这里,神是个变化莫测的病机。
《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作为中医,你能守信神,能够辩证论治,分析出病机之所在,紧扣病机,好你能治出好的疗效,就是上工。
反之如果你抱着见病治病,亦或对症下药,不去面对各种不同的病情辩证施治,那就不太可能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治疗出理想的疗效。那么,这,就是下工。
我们为什么 要对读者说这个道理呢?
国为要成就一个守神的上工很难。必须要有良好的师承,对中医事业渗透生命的热爱;对《经典》有颇深的造诣,有博大的常识和丰富的临床 ,才能够有所建树。才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
而要做一个“守形”循证开方的下工,那就容易多了。
比如肿瘤病人就诊,随手就可以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抗癌的药进行组方,走遍天下,没错。
为什么呢?
因为开方的人是医药大学毕业的,国为他是揣着执业证书的中医,因为病人患的是肿瘤。开几味抗癌的中草药,组成一个方子,病家看了也是对病下药的,所以,他没有错。至于效果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目前很多中医治病的现状,也是一些中医院目前的现状。
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怪罪中医,有怨言。
所以,我们就想问了,患者所看的中医是属循症开方的下工呢,还是属辩证论治的上工呢?能不能代表中医真正的水平呢?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来咨询,他们甚至问:中医中药也能治肿瘤吗?
我们告诉他们:能,不但能,中医治疗肿瘤有着独到的优势,这已被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实践所证实。
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中医将不仅是癌症的辅助治疗手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西医治疗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存在,中医中药对癌症未来有可能成为主导性治疗手段。
事实已告诉人们,用中西结合方法防治肿瘤,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为什么病人对中医治疗肿瘤会有疑问呢?
我们认为,目前的循症开方的下工太多,真正能给病人解决问题的上工太少,使病人对中医疗效产生了怀疑。
这是现行中医的悲哀!
他们尾随西医的病症后面走,将中药当西药用,亦或中西药一起用,便 已算是中西医结合了,丢掉了中医的精华“证”,甚至有的对“证”和“症”分辨不清,好怎么去辩证诊治呢?!此不悲哉,患者此不哀哉!
我们理解病人,期盼有更好的中医。
只有德技兼优的好中医,才能够将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
孙锡高主任中中医师,幼承家训,热衷歧黄;学验俱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上工。
他闭门研读《经典》,博览群书,猎采众长,衷中融西。竭力想揭开一个个人类沿未揭开的谜。
他精益求精做学问,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将自己博大的常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消除肿瘤并发症、控制肿瘤细胞复制、整体治疗、综合调理、提高病人抗病能力等肿瘤治疗的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切实有效地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一个个接受过他治疗的病人将他传为佳话。
他临床接诊肿瘤病人数以万计,透过他的治病理念,理智思考,你即可窥见中医的伟大。
他将辩证论治为纲为本,差别对待个体,动态对待病程变化,这种古而有之的中医之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非久经磨炼,下一番苦功,所不有成就的。
无数成功的案例包含着他临床辩证高超的智慧!
最近他接诊一个病人,觉得棘手,请教他。
病人46岁,西医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不久肝部发现转移灶。病人寒热往来,恶心,厌食,呕吐,口苦,苔薄,脉弦细数。
孙主任用柴胡、黄芩、卷柏、半夏等数味药,几日后,病人已可安危入睡,寒热往来消退。这么一个恶性程度很高的病人(且不说之后效果),怎么就几贴中药就解决了呢?学生有些迷惑。
孙老师说:这就是中医辩证的重要性,病情发展已经表现出了少阳的证候,这就与中医理论联系上了,因为病入少阳,你必须调整少阳机枢,少阳问题解决了,病情就转入坦途了。
所以,中医不能让西医诊断的“乳腺癌术后肝转移”这个结论牵着走。
西医做的所有检查对中医有没有用?
有用,但它在中医治病理念里仅限于参考,绝对不能按西医的检查诊断去看病。
没有这些报告单行吗?
也不行,因为我们的望、闻、问切远不能与CT、生化等诊断相比。所以,西医的检查诊断对中医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辨病作出了重要的依据。
为什么只是参考呢?
因为中医治病是辩证,症(脉)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进而作出治疗的决定。
如果中医被西医的报告单吓住了,被它牵着走,那就肯定治疗不出理想的效果。学生有所悟。
无论什么病,都能通过证反映出来。
上工对证与病的关系,证与方的关系感悟都很深,所以治病得心应用,这就是上工和下工的区别。
只有辩证才能治出效果,每个病人有不同有病情,中医必须要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不同的治疗。
每个病人有不同的人文生活环境、以及病情发展阶段等,用药都不同、中医治病自古至今必须因为因病治疗。
用一种药、采用一种方法去治疗所有人的病,中医认为不客观,有悖中医大法。
然而,正是国为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正是因为成就一个上工很难,需要历经艰辛主能成就。所以,中医队伍中出现了很多下工。有的甚至连下工也不是,但却在使用在药治病,在患者眼里,他们是“中医师”,甚至是“中医专家”。
而这些下工这所以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不管用的是哪一套理论,只要你开的是中药你就是中医;而患者只要吃过中药,不管这个中药是不是按照中医理论配成的,他都会认为是在接受中医治疗。
可以这么说,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中医是一门很玄乎的医学,既然大家都不清楚什么是真中医,那就混吧。至于疗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中药嘛,总要吃个一段时间,吃好了是我本事好,吃不好那是中医没用。
这样一来,中医出现现现的局面就丝毫不值得奇怪了。
中医是一门科学,它同时也是一门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学科。
中医天人合一的伟大理论,它朴实的就像农民种地,一年四季,二十四节,顺乎自然,就能有个好的收成。
你了解这套理论、你掌握了这套理论,治病就会得心应手,你就能治出疗效,你就能让病人信服。
中医治病就是要从患者整体内因出发,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积极因素,与疾病做斗争。以人为体,不失时机的与肿瘤抗争,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人类生存的历史,便是一部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长卷中,涌现着一批批像孙锡高主任中医师一样博大精深,锲而不舍执着敬业的医家。
朱墨
2006年7月1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