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幼承家训,儒学启蒙。目濡歧黄,天人相应,草木亦能济苍生。遂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
文革停课期间,深思冥想:“学医救人,时光有限,他日毕业,何以为民医病扶伤。”日潜附院(江苏省中医院)等临证。夜深悉心钻研经典百家。当时深受周筱斋、陈亦人、黄雅镕老师教授指导。至今衷心感激诸位老师的不吝赐教。60年代末,时值中西医合并(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苏新医学院),同学中,改弦易辙,转中学西。吾则衷中学西:“以己之短,尾于人后,何不扬己之长,光大中医数千年文化。”同学戏称“铁杆中医”。70年代中期,学院发展,师资需要,张克威院长曾言及回宁从教,因故未能来应。
从医之后,深知民众疾苦,贫而致病,病而返贫,甚有贫而不治者。80年代,在人大代表会上,为治病难,难治病奔走(当时为院长,任两届人大代表,代表副团长)。在肿瘤治疗临床中,感受尤深。肿痛所生,原因各种,环境污染,祸及民生,一人患癌,全家遭灾,殃及亲友。就医之难莫衷一是。甚至失去规范治疗,所患之癌,不问何期,三斧(手术、放疗、化疗)而已。有失人性善念。目睹者有之,耳闻者甚众。故而倡立医界,恪守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辩证施治,察个体之差异,因人因病而治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择宜而从之。
年已花甲,在领导、同仁、学生、患者及其家属建议、鼓励敦促下,写点东西,自感困难。一是才疏学浅;二是诊务繁忙;三是 个人管见,有恐贻笑大方。
故而以个人临床治疗实际病例为主题,记录诊治经过,反映笔者辩证、立法、遣方、用药的思路。仅在抛砖引玉。临床随笔和病例按语之处,纯属个人己见,诚望同道批评斧正。
唯恐误人,综合各家治疗经验,尤其遴选了部分当代名老中医临床案例,以便纠正笔者错误和弥补不足。
目前就诊于中医的肿瘤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中晚期转移扩散、以及术后和放疗化疗失败的病人,故而笔者将现代医学癌转移的认识,放于每章节之首,以便大家了解。
临床患者十分关心食闻,将食疗一章附著于后,以供参考。
是书在勿忙收笔之臆,承蒙领导、同仁的支持与关心,曹文书同志自始到终给予大力协助,一并表示感谢!
孙锡高
丙戌年仲夏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