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粒细胞呈过度增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为单克隆起源,影响髓系、单核系、红系、巨核系、B细胞系,有时也胃及T细胞系,为阴性。其发病率仙台次于急性白血病,占所有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发病年龄以25─50岁之间最高,男女之比为1.6:1。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电离辐射与苯是比较肯定的诱发因素。本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程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年轻患者如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配的供体,主张在发病1年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如无合适供体,慢性期有备件者最好使用干扰素和羟基脲或小剂量的了可糖胞苷、高三尖酯碱联合治疗。CML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为39~47个月,5年生存率为25%~50%,8年 生存率为8%~17%,个别可生存10~20年或更长间。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恶核”,根据临床症状表现不同,既往多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血证”“积聚”等病证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 足,加之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于情志饮食,导致精气内虚,血瘀痰聚毒结,邪毒与营血相搏,久则气血耗损,肝肾亏虚,脉络瘀阴成积使然。多从谈热蕴结、瘀血内阻、气阴两虚、肝肾阴亏、气血两虚予以分开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痰热蕴结 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鼻齿衄血,颈项痰核,腹中包块,便干溲黄。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化痰,软肾散结。
【方剂】海藻玉壶汤加减。
【药物】海藻、昆布、桑白皮、全瓜蒌、炙鳖甲,山慈菇、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浙贝母、制半夏、青皮、陈皮、胆南星、黄芩。
2.瘀血内阻 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胸骨按痛,左胁下积块,硬 痛不移,胃纳欠佳,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紫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物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乌药、香附、枳壳、三棱,赤芍、牡丹皮、延胡索、莪术,五灵脂(包煎),青黛(冲服),猫爪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3.气阴两虚 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口干烦躁,纳差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散结。
【方剂】生脉散合黄芪鳖甲散加减。
【药物】黄芪、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太子参、炙鳖甲(先煎)、墨旱莲、女贞子,麦冬、牡丹皮,知母、五味子、地骨皮、青黛(包煎),甘草,雄黄(分吞)。
4.肝肾阴亏 头晕耳鸣、低热缠绵,五心烦热,神疲盗汗,腰膝酸软,胸骨按痛,肝脾肿大。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肝益肾,清热散瘀。
【方剂】杞菊地黄丸加减。
【药物】枸杞子、菊花、墨旱莲、女贞子、鳖甲(先煎)、龟甲(先煎)、淮山药,莪术、生地黄、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知母、青蒿,白花蛇舌草、猫爪草。
5.气血两虚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伴发热衄血,健脾养心。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青叶,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黄,酸枣仁、陈皮,炙远志、炙甘草,大枣。
(二)随证用药
辨病用药、临证加减 可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
二、特色治疗
1.异体血穴位注射法
取穴:肾俞、心俞、膈俞、绝骨。
治疗方法:每穴位注射异体健康血液0.5ml,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2.针灸、外治、食疗药膳、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
三、医家经验
1.孙锡高肿瘤经验方 资生汤加味:山药、毛慈菇,煅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半会莲 ,牛蒡子,鸡内鑫、玄参,土白术。每日1剂,早晚煎服,兼服化癥加生丹,每服,每日2次。主治慢性粒细胞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作者经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案)。倪男,61岁。江苏睢宁县疾控中退休职工。2016 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5月10日单位例行年度体检时,发现脾脏肿大(肋下5cm,质硬,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极度增高,遂于5月13日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96×109/L,幼稚细胞占45%;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极度增生,以中幼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10%,核分裂象相对多见;PH染色体检查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收入住院,行化疗与干扰素治疗。2个月后出院,请求中医给予治疗。
刻诊:面色萎黄,头晕体倦,腰膝酸软,口渴心烦,午后潮热,脾脏肋下3cm,质稍硬,胸骨有压痛,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微数。
此为肝肾阴虚,毒瘀内结之象。治以滋肝益肾,解毒散结。方选六味地黄汤、二至丸合黄芪鳖甲散加减。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知母、地骨皮、青黛(包煎),山药、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枸杞子、丹参,莪术,黄芪,鳖甲(先煎)、龟甲(先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30剂。
2006年8月19日二诊:患者神振纳可,潮热已除,舌上少苔,原方去地骨皮、知母,继续调治。
5个月后,患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纳食正常,脾肋下未触及。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0×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36×109/L,骨髓穿刺显示基本正常。为巩固疗效,嘱患者予原方隔日1剂。水煎服,继续调治。随访1年,未见复发。
2008年6月,在泰兴市女儿家,因上呼吸道感染病情急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热毒久伏骨髓,灼耗人体精血所致,属于中医学“虚劳”“热劳”的范畴,审其舌红、头晕、腰膝酸软、口渴潮热、脉细数,辨为肝肾阴虚,毒热互结无疑。故以“滋肝益肾,扶正固本”为纲,以“清热解毒,祛邪”为重以“活血化瘀散结”为要,相辅相成而效。
四、预防与调护
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恶核”,根据临床症状表现不同,既往多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血证”“积聚”等病证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 足,加之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于情志饮食,导致精气内虚,血瘀痰聚毒结,邪毒与营血相搏,久则气血耗损,肝肾亏虚,脉络瘀阴成积使然。多从谈热蕴结、瘀血内阻、气阴两虚、肝肾阴亏、气血两虚予以分开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痰热蕴结 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鼻齿衄血,颈项痰核,腹中包块,便干溲黄。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化痰,软肾散结。
【方剂】海藻玉壶汤加减。
【药物】海藻、昆布、桑白皮、全瓜蒌、炙鳖甲,山慈菇、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浙贝母、制半夏、青皮、陈皮、胆南星、黄芩。
2.瘀血内阻 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胸骨按痛,左胁下积块,硬 痛不移,胃纳欠佳,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紫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物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乌药、香附、枳壳、三棱,赤芍、牡丹皮、延胡索、莪术,五灵脂(包煎),青黛(冲服),猫爪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3.气阴两虚 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口干烦躁,纳差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散结。
【方剂】生脉散合黄芪鳖甲散加减。
【药物】黄芪、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太子参、炙鳖甲(先煎)、墨旱莲、女贞子,麦冬、牡丹皮,知母、五味子、地骨皮、青黛(包煎),甘草,雄黄(分吞)。
4.肝肾阴亏 头晕耳鸣、低热缠绵,五心烦热,神疲盗汗,腰膝酸软,胸骨按痛,肝脾肿大。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肝益肾,清热散瘀。
【方剂】杞菊地黄丸加减。
【药物】枸杞子、菊花、墨旱莲、女贞子、鳖甲(先煎)、龟甲(先煎)、淮山药,莪术、生地黄、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知母、青蒿,白花蛇舌草、猫爪草。
5.气血两虚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伴发热衄血,健脾养心。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青叶,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黄,酸枣仁、陈皮,炙远志、炙甘草,大枣。
(二)随证用药
辨病用药、临证加减 可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
二、特色治疗
1.异体血穴位注射法
取穴:肾俞、心俞、膈俞、绝骨。
治疗方法:每穴位注射异体健康血液0.5ml,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2.针灸、外治、食疗药膳、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
三、医家经验
1.孙锡高肿瘤经验方 资生汤加味:山药、毛慈菇,煅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半会莲 ,牛蒡子,鸡内鑫、玄参,土白术。每日1剂,早晚煎服,兼服化癥加生丹,每服,每日2次。主治慢性粒细胞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作者经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案)。倪男,61岁。江苏睢宁县疾控中退休职工。2016 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5月10日单位例行年度体检时,发现脾脏肿大(肋下5cm,质硬,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极度增高,遂于5月13日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96×109/L,幼稚细胞占45%;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极度增生,以中幼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10%,核分裂象相对多见;PH染色体检查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收入住院,行化疗与干扰素治疗。2个月后出院,请求中医给予治疗。
刻诊:面色萎黄,头晕体倦,腰膝酸软,口渴心烦,午后潮热,脾脏肋下3cm,质稍硬,胸骨有压痛,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微数。
此为肝肾阴虚,毒瘀内结之象。治以滋肝益肾,解毒散结。方选六味地黄汤、二至丸合黄芪鳖甲散加减。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知母、地骨皮、青黛(包煎),山药、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枸杞子、丹参,莪术,黄芪,鳖甲(先煎)、龟甲(先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30剂。
2006年8月19日二诊:患者神振纳可,潮热已除,舌上少苔,原方去地骨皮、知母,继续调治。
5个月后,患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纳食正常,脾肋下未触及。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0×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36×109/L,骨髓穿刺显示基本正常。为巩固疗效,嘱患者予原方隔日1剂。水煎服,继续调治。随访1年,未见复发。
2008年6月,在泰兴市女儿家,因上呼吸道感染病情急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热毒久伏骨髓,灼耗人体精血所致,属于中医学“虚劳”“热劳”的范畴,审其舌红、头晕、腰膝酸软、口渴潮热、脉细数,辨为肝肾阴虚,毒热互结无疑。故以“滋肝益肾,扶正固本”为纲,以“清热解毒,祛邪”为重以“活血化瘀散结”为要,相辅相成而效。
四、预防与调护
参照上一节“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