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AL),又称血癌。是骨髓或造血组织中原始及幼稚血细胞大量异常急骤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大量的异常的白细胞及其细胞老蚌生珠性、失控性的异常增殖,浸润各种组织或器官,使正常细胞生成减少,产生相应临床表现,周围血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据统计,我国AL的发病率为2.76/10万,在儿童白血病及35岁以下的成人肿瘤中居第1位。在男性肿瘤中居第6位,在女性肿瘤中居第8位。AL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品(苯及衍生物、抗肿瘤药物如烷化剂和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治疗银屑病 的乙双吗啉等),以及某些类白血病等)有关。因此,大多数白血病都有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治疗首选化疗,采用联合化疗,辅以有效的支持治疗。如有适当的供体,建议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求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
既往中医病名多归属于“虚劳”“血证”“痰核”“积聚”“热”“劳内伤发热”“温病”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虚弱、毒邪内伏、血瘀内了阻,加之饮食不节、病后失调、感受邪毒而侵袭营血,累及脏腑,深入骨髓而形成毒壅盛,痰毒瘀阻、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予以分型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邪毒炽盛 赴美急骤,壮热烦躁,汗出不解,口渴引饮,头身疼痛,唇燥少津,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生津,泻火解毒。
【方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物】生石膏(先煎)、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知母、生地黄、玄参、金银花、连翘、天花粉,栀子、黄芩、黄柏、竹叶、大黄,黄连,甘草。
2.毒盛伤血 壮热烦闷,或神错谵语,口渴便秘,皮肤瘀斑点,或伴鼻衄、便血、尿血。舌红绛,苔黄或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流血散瘀。
【方剂】犀角地黄汤合清营汤加减。
【药物】水牛角(先煎),白花蛇舌草、重楼、白茅根、仙鹤草,生地黄、玄参、金银花、连翘、丹参、麦冬,牡丹皮、赤芍各,青黛(冲服)。
3.痰毒瘀阻 痰核瘰疬,胁下癥积,胁肋刺痛,腹胀腹痛,发热心烦,胸闷气短,面色晦暗。舌暗红,边有瘀点瘀斑,脉弦 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陈皮、独活、浙贝母、法半夏、炮山甲,连翘、干生地黄、丹参、莪术、昆布、海藻各,炙鳖甲(先煎)、生牡蛎(先煎),甘草。
4.气阴两虚 倦乏纳少,头晕气短,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伴低热,皮肤瘀斑瘀点或有衄血。舌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剂】生脉散合益胃汤加减。
【药物】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炙鳖甲(先煎),太子参、北沙参、生地黄,麦冬、五味子、黄芩,生甘草。
5.气血亏虚 面㿠眩晕,声低息微,心悸自汗,失眠多梦,可见痰核癥积,或伴见皮肤瘀点瘀斑,自衄、齿衄、便血、尿血。或见发热汗出恶风。舌淡胖、苔薄,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血,和血解毒。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黄芪、白花蛇舌草、仙鹤草,人参或西洋参、当归、茯神、白术、酸枣仁、熟地黄、阿胶(烊化),远志、木香、茜草各,大枣。
(二)随证用药
1.辨病用药 在辩证施治基础上选用1~3味抗白血病的中草药 如水牛角、三尖杉、喜树、长春花、青黛、雄黄、大青叶、墓头回、雷公藤、猪殃殃、山豆根、羊蹄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紫草、土鳖虫、土茯苓、刺猬皮、肿节风、龙胆草、龟甲、鳖甲、阿胶、芦荟、牛黄、麝香、蟾酥、农吉利等。
2.随证加减 高热或神错谵语者,加牛黄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散);出血不止者,加三七粉、云南白药、阿胶;贫血者,加鹿角胶、阿胶、紫河车、补骨脂;鼻衄者,加白茅根、白茅花、生侧柏;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皮肤瘀点瘀斑者,加紫草、鲜芦根、墨旱莲、女贞子;心悸失眠者,加首乌藤、合欢皮、远志;关节肿痛者,加牛膝、木瓜;体表痰核者,加猫爪草、山慈菇、贝母;自汗者,加黄芪、牡蛎、糯稻根、五味子;潮热盗汗者,加炙鳖甲、地骨皮、银柴胡。
二、特色治疗
(一)针灸治疗
1.取穴 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膈俞、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2.针法 补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间加火针点刺及艾条重灸(用于气阴两虚与气血亏虚型)。
(二)外治法
1.消癥菜 水红花子、皮硝,樟脑、桃仁、土鳖虫,生南星、生半夏、炮山甲、三棱、王不留行、白芥子、生川乌,生白附子、延胡索,麝香,冰片。诸药共研细末,以蜂蜜及醋调成泥,密贮备用。用时取适量粉糊,涂敷于患处皮肤,油纸覆盖,纱布包扎固定,再以热水袋不时热敷,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白血病脾肿大者。
2.山桃南星膏 山桃叶,生南星,肉桂、樟脑,公丁香、阿胶各,炒花椒,牙皂,凡士林。上药黄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用时取适量涂敷患处,每日1换药。适用于白血病及各种肿瘤淋巴结肿大者。
(三)食疗药膳
1.桂圆猪脊炖乌龟 桂圆肉,猪脊骨连肉带髓,乌龟(剁头尾去内脏)1只。加水适量,炖煮烂熟,吃肉喝汤。用于白血病气阴不足伴贫血者。
2.苣荬菜汤 苣荬菜。加水适量煎煮吃菜,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3.双耳金针菇 鲜金针菇(去根洗净),水发银耳、木耳及胡萝卜(切丝),青豆(冷水浸泡洗净)。鲜汤100ml、葱花、姜末、食盐、味精、植物油、香油各适量。炒锅上中炎,放油烧至七成热,下葱、姜炒香,加木耳、银耳、青豆、胡萝卜丝、煸炒几下,再加入金针菇、食盐、味精、鲜汤即成,当菜佐餐,随量食用。适用于白血病气阴两虚者。
三、医家经验
1.周霭祥经验 周老自1962年就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研究,不仅用青黄散(青黛与雄黄之比为9:1或8:2为佳)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科研成果奖,在对急性白血病的诊疗中了也取得不少骄人战绩。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形式极多,病情发展快,症状变化大,型与型间常有交叉,但他却能删繁就简地归纳成邪毒隐伏、热毒炽盛、热毒入血、痰核瘀血与气血(阴)两虚五型,为施治提供了较大方便。在长期临床中,他发现龙胆、马鞭草、忍冬藤、贯众、青黛、雄黄、寒水石等药,在降低白细胞过高方面的奇效,而党参、黄芪、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鸡血藤、紫丹参、紫河车又可升高过低的白细胞。鳖甲、炮山甲、生牡蛎及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肝脾明显肿大者效好,而夏枯草、黄药子、山慈菇、川贝母、昆布、海藻却对淋巴结明显肿大者功著。另对该病发症中的七大感染症状(即感冒发热、口腔及咽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的辨治予以了明析,同时一一列出施治方药,尤其是对该病主证之一出血的诊治,积验更是丰富。强调临证治疗不仅要根据血热、气虚、瘀阻进行辨治,更要结合出血的部位,如肺经出血(含鼻衄)、胃经出血(含牙龈出血)、肝经出血(如球结膜与眼底出血)多为血热,治当清降凉血为主,而尿血血热者虽亦占多数,但却有少数为虚证(又有阴虚火旺与气虚不摄之异),且血向下行,故治法却不可概同于肺、胃、肝所致出血了!其大医之匠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2.孙锡高经验
(1)口腔溃疡及感染;应保持牙齿与口腔清洁。溃疡处外敷中药锡类散或复议珍珠散(珍珠散1管,地塞米松,四环素,共研外用)或口腔溃疡散、紫雪散外敷,或以冰片,青黛,新霉素,共研匀外敷。亦可用板蓝根、蒲公英,五倍子、儿茶,煎汤含漱,日1剂。
(2)泌尿系统感染:若发热,兼见尿频、尿急、尿赤、尿灼痛者,可用八正散、导赤散随证加减。
(3)肠道感染:若见发热、下痢、里急后重,可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
(4)软组织感染而见发热者,可局部外敷金黄散、化毒散加鲜芦荟汁,紫莪消肿膏等;内服以五味消毒饮加减。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金银花、连翘、赤芍,两面针,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5)肛周感染:如肛门周围红肿热痛,除用抗生素外,应内服中药清热解毒消肿剂;溃疡者坐浴清洗后,以甘草煎水清洁局部,外涂黑将丹。
3.作者经验 孙锡高验案(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户数高达10万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常规化疗,无效。身体衰弱,即来我处就诊。
1999年5月10日初诊:患者面色无华,全向在乏力,心悸不宁;午后低热,体温37.8oC;夜寐不安,盗汗不已;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拟方:炙鳖甲(先煎)、狗舌草、丹参、水牛角(先煎)、玄参、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黄、凤尾草、七叶一枝花,牡丹皮、地骨皮、青黛、赤芍、山慈菇、紫草。水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服。
1个月后,体温渐渐降至正常,但时有反复现象。方药已效,后随证应变,诸症平服。坚持服药半年余,病情渐趋稳定,未见发热。血白细胞多次检查已达正常范围。
按:本例患者经西医诊断为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虽然经过化疗,疗效不显,反而体质越来越差。从中医论治,属于邪毒发热,正气已衰。发热虽无明显感染病灶,午后体温37.8oC。化疗伤其正气,邪热煎熬了有血,盗汗不已,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诸症已现。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邪毒内张使然尔。贫血面色无华,全身乏力,心悸不宁,一派正气衰败之象。治宜清热解毒,透热养阴。选方清营汤、犀角 地黄汤之辈化栽出入,借取民间单方专药如狗舌草、青黛、紫草、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抗癌之品。紧扣病机,随证变化出入。白血病西医化疗、骨髓移植虽为常规疗法,但各用于不同原因患者,中医药对该病采用祛邪(消痰化瘀、清热解毒)、扶正(以益气滋阴为主)双管齐下之法,似可柳暗花明,对西医治疗乏效者,尤值得一试。
预防与调护
1.加强皮肤、口腔卫生,预防皮肤外伤,口腔有出血时可用棉签代替牙刷清洁口腔。女性患者应注意外阴卫生。
2.卧床休息,独居一室,减少与外人接触,居室要朝阳,温暖舒适。不去公共场所,以免发生感染或出血。
3.避免接触X射线或其他有害的放射线。慎用氯霉素、保泰松、细胞毒类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4.白血病患者经治疗缓解后,要定期复查,进行血液和骨髓检查。一般第1年应每月检查1次,第2年每2个月检查1次,第3年每3个月检查1次,3年以后可半年或1年左右检查1次。如发现骨髓、血液系统有异常,提示有复发征象,应遵医嘱进行化疗或住院进行治疗。若有发热、出血倾向、关切疼痛等,即应去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
既往中医病名多归属于“虚劳”“血证”“痰核”“积聚”“热”“劳内伤发热”“温病”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虚弱、毒邪内伏、血瘀内了阻,加之饮食不节、病后失调、感受邪毒而侵袭营血,累及脏腑,深入骨髓而形成毒壅盛,痰毒瘀阻、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予以分型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邪毒炽盛 赴美急骤,壮热烦躁,汗出不解,口渴引饮,头身疼痛,唇燥少津,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生津,泻火解毒。
【方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物】生石膏(先煎)、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知母、生地黄、玄参、金银花、连翘、天花粉,栀子、黄芩、黄柏、竹叶、大黄,黄连,甘草。
2.毒盛伤血 壮热烦闷,或神错谵语,口渴便秘,皮肤瘀斑点,或伴鼻衄、便血、尿血。舌红绛,苔黄或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流血散瘀。
【方剂】犀角地黄汤合清营汤加减。
【药物】水牛角(先煎),白花蛇舌草、重楼、白茅根、仙鹤草,生地黄、玄参、金银花、连翘、丹参、麦冬,牡丹皮、赤芍各,青黛(冲服)。
3.痰毒瘀阻 痰核瘰疬,胁下癥积,胁肋刺痛,腹胀腹痛,发热心烦,胸闷气短,面色晦暗。舌暗红,边有瘀点瘀斑,脉弦 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陈皮、独活、浙贝母、法半夏、炮山甲,连翘、干生地黄、丹参、莪术、昆布、海藻各,炙鳖甲(先煎)、生牡蛎(先煎),甘草。
4.气阴两虚 倦乏纳少,头晕气短,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伴低热,皮肤瘀斑瘀点或有衄血。舌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剂】生脉散合益胃汤加减。
【药物】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炙鳖甲(先煎),太子参、北沙参、生地黄,麦冬、五味子、黄芩,生甘草。
5.气血亏虚 面㿠眩晕,声低息微,心悸自汗,失眠多梦,可见痰核癥积,或伴见皮肤瘀点瘀斑,自衄、齿衄、便血、尿血。或见发热汗出恶风。舌淡胖、苔薄,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血,和血解毒。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黄芪、白花蛇舌草、仙鹤草,人参或西洋参、当归、茯神、白术、酸枣仁、熟地黄、阿胶(烊化),远志、木香、茜草各,大枣。
(二)随证用药
1.辨病用药 在辩证施治基础上选用1~3味抗白血病的中草药 如水牛角、三尖杉、喜树、长春花、青黛、雄黄、大青叶、墓头回、雷公藤、猪殃殃、山豆根、羊蹄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紫草、土鳖虫、土茯苓、刺猬皮、肿节风、龙胆草、龟甲、鳖甲、阿胶、芦荟、牛黄、麝香、蟾酥、农吉利等。
2.随证加减 高热或神错谵语者,加牛黄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散);出血不止者,加三七粉、云南白药、阿胶;贫血者,加鹿角胶、阿胶、紫河车、补骨脂;鼻衄者,加白茅根、白茅花、生侧柏;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皮肤瘀点瘀斑者,加紫草、鲜芦根、墨旱莲、女贞子;心悸失眠者,加首乌藤、合欢皮、远志;关节肿痛者,加牛膝、木瓜;体表痰核者,加猫爪草、山慈菇、贝母;自汗者,加黄芪、牡蛎、糯稻根、五味子;潮热盗汗者,加炙鳖甲、地骨皮、银柴胡。
二、特色治疗
(一)针灸治疗
1.取穴 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膈俞、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2.针法 补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间加火针点刺及艾条重灸(用于气阴两虚与气血亏虚型)。
(二)外治法
1.消癥菜 水红花子、皮硝,樟脑、桃仁、土鳖虫,生南星、生半夏、炮山甲、三棱、王不留行、白芥子、生川乌,生白附子、延胡索,麝香,冰片。诸药共研细末,以蜂蜜及醋调成泥,密贮备用。用时取适量粉糊,涂敷于患处皮肤,油纸覆盖,纱布包扎固定,再以热水袋不时热敷,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白血病脾肿大者。
2.山桃南星膏 山桃叶,生南星,肉桂、樟脑,公丁香、阿胶各,炒花椒,牙皂,凡士林。上药黄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用时取适量涂敷患处,每日1换药。适用于白血病及各种肿瘤淋巴结肿大者。
(三)食疗药膳
1.桂圆猪脊炖乌龟 桂圆肉,猪脊骨连肉带髓,乌龟(剁头尾去内脏)1只。加水适量,炖煮烂熟,吃肉喝汤。用于白血病气阴不足伴贫血者。
2.苣荬菜汤 苣荬菜。加水适量煎煮吃菜,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3.双耳金针菇 鲜金针菇(去根洗净),水发银耳、木耳及胡萝卜(切丝),青豆(冷水浸泡洗净)。鲜汤100ml、葱花、姜末、食盐、味精、植物油、香油各适量。炒锅上中炎,放油烧至七成热,下葱、姜炒香,加木耳、银耳、青豆、胡萝卜丝、煸炒几下,再加入金针菇、食盐、味精、鲜汤即成,当菜佐餐,随量食用。适用于白血病气阴两虚者。
三、医家经验
1.周霭祥经验 周老自1962年就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研究,不仅用青黄散(青黛与雄黄之比为9:1或8:2为佳)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科研成果奖,在对急性白血病的诊疗中了也取得不少骄人战绩。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形式极多,病情发展快,症状变化大,型与型间常有交叉,但他却能删繁就简地归纳成邪毒隐伏、热毒炽盛、热毒入血、痰核瘀血与气血(阴)两虚五型,为施治提供了较大方便。在长期临床中,他发现龙胆、马鞭草、忍冬藤、贯众、青黛、雄黄、寒水石等药,在降低白细胞过高方面的奇效,而党参、黄芪、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鸡血藤、紫丹参、紫河车又可升高过低的白细胞。鳖甲、炮山甲、生牡蛎及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肝脾明显肿大者效好,而夏枯草、黄药子、山慈菇、川贝母、昆布、海藻却对淋巴结明显肿大者功著。另对该病发症中的七大感染症状(即感冒发热、口腔及咽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的辨治予以了明析,同时一一列出施治方药,尤其是对该病主证之一出血的诊治,积验更是丰富。强调临证治疗不仅要根据血热、气虚、瘀阻进行辨治,更要结合出血的部位,如肺经出血(含鼻衄)、胃经出血(含牙龈出血)、肝经出血(如球结膜与眼底出血)多为血热,治当清降凉血为主,而尿血血热者虽亦占多数,但却有少数为虚证(又有阴虚火旺与气虚不摄之异),且血向下行,故治法却不可概同于肺、胃、肝所致出血了!其大医之匠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2.孙锡高经验
(1)口腔溃疡及感染;应保持牙齿与口腔清洁。溃疡处外敷中药锡类散或复议珍珠散(珍珠散1管,地塞米松,四环素,共研外用)或口腔溃疡散、紫雪散外敷,或以冰片,青黛,新霉素,共研匀外敷。亦可用板蓝根、蒲公英,五倍子、儿茶,煎汤含漱,日1剂。
(2)泌尿系统感染:若发热,兼见尿频、尿急、尿赤、尿灼痛者,可用八正散、导赤散随证加减。
(3)肠道感染:若见发热、下痢、里急后重,可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
(4)软组织感染而见发热者,可局部外敷金黄散、化毒散加鲜芦荟汁,紫莪消肿膏等;内服以五味消毒饮加减。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金银花、连翘、赤芍,两面针,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5)肛周感染:如肛门周围红肿热痛,除用抗生素外,应内服中药清热解毒消肿剂;溃疡者坐浴清洗后,以甘草煎水清洁局部,外涂黑将丹。
3.作者经验 孙锡高验案(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户数高达10万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常规化疗,无效。身体衰弱,即来我处就诊。
1999年5月10日初诊:患者面色无华,全向在乏力,心悸不宁;午后低热,体温37.8oC;夜寐不安,盗汗不已;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拟方:炙鳖甲(先煎)、狗舌草、丹参、水牛角(先煎)、玄参、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黄、凤尾草、七叶一枝花,牡丹皮、地骨皮、青黛、赤芍、山慈菇、紫草。水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服。
1个月后,体温渐渐降至正常,但时有反复现象。方药已效,后随证应变,诸症平服。坚持服药半年余,病情渐趋稳定,未见发热。血白细胞多次检查已达正常范围。
按:本例患者经西医诊断为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虽然经过化疗,疗效不显,反而体质越来越差。从中医论治,属于邪毒发热,正气已衰。发热虽无明显感染病灶,午后体温37.8oC。化疗伤其正气,邪热煎熬了有血,盗汗不已,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诸症已现。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邪毒内张使然尔。贫血面色无华,全身乏力,心悸不宁,一派正气衰败之象。治宜清热解毒,透热养阴。选方清营汤、犀角 地黄汤之辈化栽出入,借取民间单方专药如狗舌草、青黛、紫草、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抗癌之品。紧扣病机,随证变化出入。白血病西医化疗、骨髓移植虽为常规疗法,但各用于不同原因患者,中医药对该病采用祛邪(消痰化瘀、清热解毒)、扶正(以益气滋阴为主)双管齐下之法,似可柳暗花明,对西医治疗乏效者,尤值得一试。
预防与调护
1.加强皮肤、口腔卫生,预防皮肤外伤,口腔有出血时可用棉签代替牙刷清洁口腔。女性患者应注意外阴卫生。
2.卧床休息,独居一室,减少与外人接触,居室要朝阳,温暖舒适。不去公共场所,以免发生感染或出血。
3.避免接触X射线或其他有害的放射线。慎用氯霉素、保泰松、细胞毒类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4.白血病患者经治疗缓解后,要定期复查,进行血液和骨髓检查。一般第1年应每月检查1次,第2年每2个月检查1次,第3年每3个月检查1次,3年以后可半年或1年左右检查1次。如发现骨髓、血液系统有异常,提示有复发征象,应遵医嘱进行化疗或住院进行治疗。若有发热、出血倾向、关切疼痛等,即应去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