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病用药 在辩证施治基础上选用1~3味抗胰腺癌中草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鳖甲、穿山甲、全蝎、土鳖虫、蜈蚣、守宫、龙葵、八月札、生南星、生半夏、肿节风、藤梨根、猫人参、茵陈、金钱草、石见穿、郁金、大黄等。
2.临证加减 脘胁胀满者,加郁金、柴胡、佛手、枳壳、香附;恶心呕吐泛酸者,加砂仁、姜半夏、川黄连、吴茱萸、干姜、附子、、海螵蛸;呃逆者,加丁香、柿蒂、赭石、沉香、旋覆花;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青皮、五灵脂;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大黄、枳实;口干口渴者,加天花粉、知母、玄参、石斛、生地黄、石膏;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改为人参;便溏腹泻者,加山药 、炒薏苡仁、诃子、补骨脂、肉豆蔻、炒白扁豆;下肢浮肿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茯苓皮;大便黑或伴胃出血者,加白及、地榆、仙鹤草、槐花、灶心土、三七。
二、特色治疗
(一)针灸疗法
1.体针取穴 三阴交、太冲、公孙(双侧)、足三里、内关、中脘,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有酸、麻、胀、沉感时,留针30分钟,5~7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穴 交感、神门、三焦、脾穴(双侧),中等刺激并留针,疼痛剧烈时用强刺激,缓解时轻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外治法
藤黄二乌散(《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藤黄180g,川乌、生草乌、白及、山慈菇、木芙蓉、当归尾、制乳香、制没药各120g,冰片20g,麝香6g。诸药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主治胰腺癌骨转移。
(三)食疗药膳
1.桑白皮煲兔肉 桑白皮30g洗净,和250g洗净的兔 肉(切成小块)一起加水适量煲熟,加食盐、味精各少许,调味服食。此方补中益气、行水消肿,适用于胰腺癌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者。
2.灵芝清补汤 灵芝15g,大枣、党参、枸杞子各25g,人参须15g,猪排骨300g,食盐适量。将药(用布袋装好,扎口)浸入6000ml水中药10分钟,再加入排骨,文火煮3小时,捞出布袋,再加食盐调味,每次250~300ml,吃肉喝汤。每日1次,多余的放冰箱储存。此方抗癌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胰腺癌气虚脾困,消化功能障碍者。
三、医家经验
1.刘嘉湘经验 刘氏治疗胰腺癌以辩证诊治为原则,临床辩证 分为3种类型。
(1)气滞血瘀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脘腹胀痛或针刺样疼痛,食欲缺乏,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或涩。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解毒,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八月札、菝葜、岩柏、白花蛇舌草各30g,木香15g,赤芍、白芍、莪术、三棱、穿山甲各12g,桃仁、柴胡、红花、山楂各9g。
(2)热毒蕴结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上腹疼痛,恶心厌食,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苔黄厚腻,脉弦滑。治拟清热解毒,软坚消癥,方用莲子清心饮加减。药用蒲公英、薏苡仁各30g,生地黄24g,丹参18g,黄芩15g,赤芍、枳实、土茯苓、生大黄(后下)各12g,莲子心、栀子、柴胡各9g,龙胆6g,黄连3g。
(3)湿热黄疸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厌食纳呆,上腹胀满,恶心呕吐,一身面目俱黄,皮肤痛痒,便秘溲黄。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蒿、金钱草、半枝莲、龙葵、车前子、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煎)各30g,栀子15g,制大黄、三棱、莪术、黄芩各12g,龙胆9g。
2.张代钊经验方
(1)胰腺癌放疗后用方:炙枇杷叶、茯苓、焦六曲各15g,生黄芪、清半夏、陈皮各10g,石斛18g,百合25g,女贞子、白芍、竹茹各12g,黄连3g,三七粉(分次冲服)2g,每日1剂,水煎服。
(2)胰腺癌化疗后用方:生黄芪30g,鸡血藤、仙鹤草各20g,茯苓、泽泻、女贞子、鸡内金各12g,枸杞子、焦六曲各15g,陈皮、姜半夏各9g,白术6g,木香3g,生姜3片,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服。
3.作者经验 赵献龙验案(胰腺癌术后案)。梁男,46岁,2009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月余,皮肤巩膜黄染,纳差1个月”,于2009年3月13日经徐州市某医院确诊为胰腺癌,行胆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示侵袭性中分化导管癌,已侵及胰头。术后出院,仍感上腹部疼痛不适,食后加重,前来我处求治。刻诊形体消瘦,面色晦黄,时有呕恶,心烦不宁,体倦乏力,便干瘦黄。苔黄腻,脉弦数。此为毒热内蕴,气血亏虚之象,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和胃。
黄芪、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各30g,茵陈、虎杖、焦三仙各20g,丹参15g,莪术、白芍、姜半夏、茯苓各12g,柴胡、陈皮、枳壳、藿香、黄芩、炒当归、鸡肉金各10g,白豆蔻(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g。15剂。
另服犀黄丸,每次3g,每日2次。
9月18日二诊:服药3周,胁腹胀痛明显减轻,纳增便调,苔转薄黄,原方去藿香、白豆蔻,生大黄改制大黄,续服。以后每月复诊1次,患者症状逐渐改善,体重亦有增加。
2010年5月23日诊:胁腹无不适之感,纳食正常,二便调。5月20日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脾、胰(体、尾)未见异常。拟方:黄芪、生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g,丹参15g,莪术、白芍各12g,柴胡、枳壳、当归、木香各10g,甘草60g。水煎服,隔日1剂。犀黄丸,原剂量续服,随访半年,身体状况良好。
按:本案患者形瘦纳呆,正气亏虚,手术耗伤气血,体内正气难复,抗邪乏力,食入难运,则脘腹疼痛,时有呕恶,热毒蕴结则舌苔黄腻,便干溲黄。故行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健脾和胃之法,而收佳效。胰腺癌首选手术治疗,但能得以根治或治愈者甚微,术后转移者甚众,即使入、化疗亦难收效。患者术后历经中医中药治疗达1年多,且身体状况良好,与患者耐心配合服药关系极大。
四、预防与调护
1.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等疾病,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条件者可开展防癌普查。
2.定期复查,2年内一般1~2个月复查1次,2年后宜2~3个月复查1次,检查项目主要为彩超、CT、MRI、胸片及肿瘤标志物。
2.临证加减 脘胁胀满者,加郁金、柴胡、佛手、枳壳、香附;恶心呕吐泛酸者,加砂仁、姜半夏、川黄连、吴茱萸、干姜、附子、、海螵蛸;呃逆者,加丁香、柿蒂、赭石、沉香、旋覆花;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青皮、五灵脂;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大黄、枳实;口干口渴者,加天花粉、知母、玄参、石斛、生地黄、石膏;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改为人参;便溏腹泻者,加山药 、炒薏苡仁、诃子、补骨脂、肉豆蔻、炒白扁豆;下肢浮肿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茯苓皮;大便黑或伴胃出血者,加白及、地榆、仙鹤草、槐花、灶心土、三七。
二、特色治疗
(一)针灸疗法
1.体针取穴 三阴交、太冲、公孙(双侧)、足三里、内关、中脘,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有酸、麻、胀、沉感时,留针30分钟,5~7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穴 交感、神门、三焦、脾穴(双侧),中等刺激并留针,疼痛剧烈时用强刺激,缓解时轻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外治法
藤黄二乌散(《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藤黄180g,川乌、生草乌、白及、山慈菇、木芙蓉、当归尾、制乳香、制没药各120g,冰片20g,麝香6g。诸药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主治胰腺癌骨转移。
(三)食疗药膳
1.桑白皮煲兔肉 桑白皮30g洗净,和250g洗净的兔 肉(切成小块)一起加水适量煲熟,加食盐、味精各少许,调味服食。此方补中益气、行水消肿,适用于胰腺癌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者。
2.灵芝清补汤 灵芝15g,大枣、党参、枸杞子各25g,人参须15g,猪排骨300g,食盐适量。将药(用布袋装好,扎口)浸入6000ml水中药10分钟,再加入排骨,文火煮3小时,捞出布袋,再加食盐调味,每次250~300ml,吃肉喝汤。每日1次,多余的放冰箱储存。此方抗癌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胰腺癌气虚脾困,消化功能障碍者。
三、医家经验
1.刘嘉湘经验 刘氏治疗胰腺癌以辩证诊治为原则,临床辩证 分为3种类型。
(1)气滞血瘀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脘腹胀痛或针刺样疼痛,食欲缺乏,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或涩。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解毒,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八月札、菝葜、岩柏、白花蛇舌草各30g,木香15g,赤芍、白芍、莪术、三棱、穿山甲各12g,桃仁、柴胡、红花、山楂各9g。
(2)热毒蕴结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上腹疼痛,恶心厌食,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苔黄厚腻,脉弦滑。治拟清热解毒,软坚消癥,方用莲子清心饮加减。药用蒲公英、薏苡仁各30g,生地黄24g,丹参18g,黄芩15g,赤芍、枳实、土茯苓、生大黄(后下)各12g,莲子心、栀子、柴胡各9g,龙胆6g,黄连3g。
(3)湿热黄疸证:腹部肿块或胁下肿块,厌食纳呆,上腹胀满,恶心呕吐,一身面目俱黄,皮肤痛痒,便秘溲黄。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蒿、金钱草、半枝莲、龙葵、车前子、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煎)各30g,栀子15g,制大黄、三棱、莪术、黄芩各12g,龙胆9g。
2.张代钊经验方
(1)胰腺癌放疗后用方:炙枇杷叶、茯苓、焦六曲各15g,生黄芪、清半夏、陈皮各10g,石斛18g,百合25g,女贞子、白芍、竹茹各12g,黄连3g,三七粉(分次冲服)2g,每日1剂,水煎服。
(2)胰腺癌化疗后用方:生黄芪30g,鸡血藤、仙鹤草各20g,茯苓、泽泻、女贞子、鸡内金各12g,枸杞子、焦六曲各15g,陈皮、姜半夏各9g,白术6g,木香3g,生姜3片,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服。
3.作者经验 赵献龙验案(胰腺癌术后案)。梁男,46岁,2009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月余,皮肤巩膜黄染,纳差1个月”,于2009年3月13日经徐州市某医院确诊为胰腺癌,行胆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示侵袭性中分化导管癌,已侵及胰头。术后出院,仍感上腹部疼痛不适,食后加重,前来我处求治。刻诊形体消瘦,面色晦黄,时有呕恶,心烦不宁,体倦乏力,便干瘦黄。苔黄腻,脉弦数。此为毒热内蕴,气血亏虚之象,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和胃。
黄芪、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各30g,茵陈、虎杖、焦三仙各20g,丹参15g,莪术、白芍、姜半夏、茯苓各12g,柴胡、陈皮、枳壳、藿香、黄芩、炒当归、鸡肉金各10g,白豆蔻(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g。15剂。
另服犀黄丸,每次3g,每日2次。
9月18日二诊:服药3周,胁腹胀痛明显减轻,纳增便调,苔转薄黄,原方去藿香、白豆蔻,生大黄改制大黄,续服。以后每月复诊1次,患者症状逐渐改善,体重亦有增加。
2010年5月23日诊:胁腹无不适之感,纳食正常,二便调。5月20日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脾、胰(体、尾)未见异常。拟方:黄芪、生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g,丹参15g,莪术、白芍各12g,柴胡、枳壳、当归、木香各10g,甘草60g。水煎服,隔日1剂。犀黄丸,原剂量续服,随访半年,身体状况良好。
按:本案患者形瘦纳呆,正气亏虚,手术耗伤气血,体内正气难复,抗邪乏力,食入难运,则脘腹疼痛,时有呕恶,热毒蕴结则舌苔黄腻,便干溲黄。故行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健脾和胃之法,而收佳效。胰腺癌首选手术治疗,但能得以根治或治愈者甚微,术后转移者甚众,即使入、化疗亦难收效。患者术后历经中医中药治疗达1年多,且身体状况良好,与患者耐心配合服药关系极大。
四、预防与调护
1.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等疾病,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条件者可开展防癌普查。
2.定期复查,2年内一般1~2个月复查1次,2年后宜2~3个月复查1次,检查项目主要为彩超、CT、MRI、胸片及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