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肿瘤以恶性肿瘤为主,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5%,其中胆囊癌约占2/3,胆管癌约占1/3。
胆囊癌的发病居消化道肿瘤的第5位。70%~95%胆囊癌患者伴有胆石症,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慢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和胆囊息肉恶变以及肥胖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1:3。
胆管癌发病率较胆囊癌低,多发于50─70的老人,男女比为(2~2.5):1。病因可能与胆管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囊性扩张、胆汁淤积和感染、胆管结石等)、环境危险因素(如亚硝酸胺、胶质二氧化钍和二英等)有关。
胆道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其5年生存率很低,只有2%~5%,80%的病人死于1年之内。
中医学将胆道肿瘤多归属于“黄疸”“胁痛”“癥瘕”“积聚”“痞块”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外侵、忧怒过度、饮食失节而致肝郁气滞、胆失和降、气血痰湿内聚、蕴结成毒、肝郁脾虚、脾肾亏虚等予以分型辨治。
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湿热蕴结 身目俱黄,胁下痞块,胁肋胀痛或伴腹痛,身重腹胀,厌油纳呆,口干口苦,便干溲赤。舌红苔薄黄白或腻。
【治法】清利湿热,疏肝化浊。
【方剂】茵陈蒿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药物】茵陈、金钱草、山慈菇、半枝莲各30g,茯苓、柴胡、郁金、白术、厚朴、山楂各12g,栀子、猪苓、泽泻、鸡内金各10g,大黄6g。
2.肝郁血滞 胁肋胀满,右上腹胀痛、钝痛或阵发性加剧,疼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部,食欲不振,情绪低沉。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微黄或腻,脉弦涩。
【治法】疏肝化瘀,活血散结。
【方剂】大柴胡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物】鳖甲(先煎)15g,莪术、郁金、延胡索各12g,柴胡、当归、赤白芍、丹皮参、山栀子、炒川朴、炮穿山甲、桃仁各10g,大黄、青皮、红花各6g。
3.肝郁脾虚 身目黄染欠泽,脘胁胀满疼痛,纳差食少,食则胀甚,善太息,肢体倦怠,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沉或细。
【治法】疏肝健脾,益气活血。
【方剂】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党参、金钱草、肿节风、徐长卿各15g,莪术、茯苓、山楂各12g,柴胡、枳壳、郁金、赤白芍、三棱、桃仁、当归、川芎、白术各10g。
4.脾肾亏虚 病入晚期,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或伴低热,贫血消瘦,腹胀纳差,胁腹疼痛或伴浮肿腹水。舌红少苔,脉细弱或数而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补肝肾。
【方剂】一贯煎合归芍六君汤加减。
【药物】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猪茯苓、川楝子、陈皮、白术各10g北沙参、泽泻、枸杞子各12g,党参、鳖甲(先煎)、金钱草、茵陈各15g,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
胆囊癌的发病居消化道肿瘤的第5位。70%~95%胆囊癌患者伴有胆石症,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慢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和胆囊息肉恶变以及肥胖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1:3。
胆管癌发病率较胆囊癌低,多发于50─70的老人,男女比为(2~2.5):1。病因可能与胆管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囊性扩张、胆汁淤积和感染、胆管结石等)、环境危险因素(如亚硝酸胺、胶质二氧化钍和二英等)有关。
胆道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其5年生存率很低,只有2%~5%,80%的病人死于1年之内。
中医学将胆道肿瘤多归属于“黄疸”“胁痛”“癥瘕”“积聚”“痞块”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外侵、忧怒过度、饮食失节而致肝郁气滞、胆失和降、气血痰湿内聚、蕴结成毒、肝郁脾虚、脾肾亏虚等予以分型辨治。
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湿热蕴结 身目俱黄,胁下痞块,胁肋胀痛或伴腹痛,身重腹胀,厌油纳呆,口干口苦,便干溲赤。舌红苔薄黄白或腻。
【治法】清利湿热,疏肝化浊。
【方剂】茵陈蒿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药物】茵陈、金钱草、山慈菇、半枝莲各30g,茯苓、柴胡、郁金、白术、厚朴、山楂各12g,栀子、猪苓、泽泻、鸡内金各10g,大黄6g。
2.肝郁血滞 胁肋胀满,右上腹胀痛、钝痛或阵发性加剧,疼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部,食欲不振,情绪低沉。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微黄或腻,脉弦涩。
【治法】疏肝化瘀,活血散结。
【方剂】大柴胡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物】鳖甲(先煎)15g,莪术、郁金、延胡索各12g,柴胡、当归、赤白芍、丹皮参、山栀子、炒川朴、炮穿山甲、桃仁各10g,大黄、青皮、红花各6g。
3.肝郁脾虚 身目黄染欠泽,脘胁胀满疼痛,纳差食少,食则胀甚,善太息,肢体倦怠,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沉或细。
【治法】疏肝健脾,益气活血。
【方剂】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党参、金钱草、肿节风、徐长卿各15g,莪术、茯苓、山楂各12g,柴胡、枳壳、郁金、赤白芍、三棱、桃仁、当归、川芎、白术各10g。
4.脾肾亏虚 病入晚期,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或伴低热,贫血消瘦,腹胀纳差,胁腹疼痛或伴浮肿腹水。舌红少苔,脉细弱或数而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补肝肾。
【方剂】一贯煎合归芍六君汤加减。
【药物】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猪茯苓、川楝子、陈皮、白术各10g北沙参、泽泻、枸杞子各12g,党参、鳖甲(先煎)、金钱草、茵陈各15g,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