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恶性肿瘤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第一位。其高发年龄为45─65岁,男女之比约3:1。肺癌的发病与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石棉、铬、镍、煤焦油等)、肺部慢性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等因素关系密切。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肺癌治愈的关键所在。目前肺癌5年总的生存率仅约15%,非小细胞癌0Ⅲa期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60%。
本病中医病名国家标准亦称“肺癌”。既往中医典籍将其归于“肺积”“息贲”“咳嗽”“胸痛”“咯血”“痰饮”“肺疽”“肺痿”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毒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逸失度等综合作用而滞、血瘀、痰凝、湿蕴、热灼毒聚相互胶结于肺,日久形成肺部积块。多从阴虚内热、气虚湿蕴、气滞血瘀、肺肾两虚、气血双亏等予以分开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阴虚内热 咳嗽或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气短,口渴心烦或潮热盗汗,咽干声哑。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化痰。
【方剂】百合固鑫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各30g,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杏仁、川、地骨皮、牡丹皮各10g,甘草6g。
2.气虚湿蕴 胸闷,久咳不愈,痰多色白,便溏疲乏,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舌质胖或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或濡缓。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除湿。
【方剂】六君子汤合星夏蒌半汤加减。
【药物】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30g,全瓜蒌、焦三仙各15g,党参、白术、猪茯苓、法半夏、制南星各12g,陈皮、杏仁、桔梗各10g,炙甘草6g。
3.气滞血瘀 咳嗽不畅,胸胁胀痛,血痰或咯血暗红、唇色紫暗,口干便秘。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理气化瘀,解毒散结。
【方剂】复元活血汤合枳桔化瘀汤加减。
【药物】石见穿、山慈菇各30g,丹参、茜草、全瓜蒌各15g,柴胡、当归、八月札、炮山甲、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桔梗、杏仁、浙贝母、郁金、露蜂房各10g,干蟾皮、降香各6g,三七粉(分冲)4g。
4.肺肾两虚 咳嗽气短,动则喘促,咳痰无力,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神疲肢冷。舌痰、苔白或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益肾,温阳散结。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熟地黄、党参、山药、核桃肉、牛膝、白英、龙葵、肿节风(先煎)各15g,白术、茯苓、法半夏、五味子、补骨脂、山茱萸、炙麻黄、露蜂房各10g,制附子、陈皮、甘草各6g。
5.气血双亏 面㿠心悸,汗出纳差,气短倦乏,咳声低微。舌胖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药物】黄芪、制首乌、半枝莲各30g,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黄、功劳叶、白项、铁树叶、阿胶各15g,当归、炙甘草各10g。
本病中医病名国家标准亦称“肺癌”。既往中医典籍将其归于“肺积”“息贲”“咳嗽”“胸痛”“咯血”“痰饮”“肺疽”“肺痿”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毒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逸失度等综合作用而滞、血瘀、痰凝、湿蕴、热灼毒聚相互胶结于肺,日久形成肺部积块。多从阴虚内热、气虚湿蕴、气滞血瘀、肺肾两虚、气血双亏等予以分开辨治。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施治
1.阴虚内热 咳嗽或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气短,口渴心烦或潮热盗汗,咽干声哑。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化痰。
【方剂】百合固鑫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各30g,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杏仁、川、地骨皮、牡丹皮各10g,甘草6g。
2.气虚湿蕴 胸闷,久咳不愈,痰多色白,便溏疲乏,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舌质胖或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或濡缓。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除湿。
【方剂】六君子汤合星夏蒌半汤加减。
【药物】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30g,全瓜蒌、焦三仙各15g,党参、白术、猪茯苓、法半夏、制南星各12g,陈皮、杏仁、桔梗各10g,炙甘草6g。
3.气滞血瘀 咳嗽不畅,胸胁胀痛,血痰或咯血暗红、唇色紫暗,口干便秘。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理气化瘀,解毒散结。
【方剂】复元活血汤合枳桔化瘀汤加减。
【药物】石见穿、山慈菇各30g,丹参、茜草、全瓜蒌各15g,柴胡、当归、八月札、炮山甲、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桔梗、杏仁、浙贝母、郁金、露蜂房各10g,干蟾皮、降香各6g,三七粉(分冲)4g。
4.肺肾两虚 咳嗽气短,动则喘促,咳痰无力,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神疲肢冷。舌痰、苔白或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益肾,温阳散结。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熟地黄、党参、山药、核桃肉、牛膝、白英、龙葵、肿节风(先煎)各15g,白术、茯苓、法半夏、五味子、补骨脂、山茱萸、炙麻黄、露蜂房各10g,制附子、陈皮、甘草各6g。
5.气血双亏 面㿠心悸,汗出纳差,气短倦乏,咳声低微。舌胖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药物】黄芪、制首乌、半枝莲各30g,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黄、功劳叶、白项、铁树叶、阿胶各15g,当归、炙甘草各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