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对分析肿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根据陈氏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将肿瘤的病因归纳为正气内虚、外邪侵袭、七情失调、饮食劳伤四个方面。
(一)内因
1.正气内虚 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则指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而《外科医案》更是一言以蔽之“正气虚则为岩”。人体如精气旺盛、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则很少发生癌瘤;反之,则可诱发肿瘤。足以说明“正气内虚”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明代申斗垣的《外科启玄》中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这说明年龄愈大,脏腑功能减弱,易致正气内虚,邪毒内结,发生肿瘤。
2.七情内伤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常起很大的作用。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噎膈(即食管癌)是“暴忧之病也”;《医学津梁》则明确指出“由忧郁不升,思虑太过,急怒不伸,惊恐变故,以致血气并结于上焦……忧郁而气结,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而痰块胶结于上焦通络狭窄,不能宽畅,饮食则难入眠而病成矣。”再如对乳癌的病因,《丹溪心法》认为由“忧恚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橫逆”所致;《外科正宗》则说:“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疲惫,聚结成核。”《医学正传》更明言:“此症多生于忧郁各忿之中年妇女。”说明七情内伤可直接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经络痞阻,形成癌瘤。这与现代医学的心理因素致癌的观点是使命一致的。
(二)外因外邪侵袭 中医认为癌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有一定的关系,而现代医学也证明,80% 的肿瘤患者之得病与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人无法提出这些比较确切的病因,所以有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和疫疠]来概括外在的致癌物质。但对外邪侵入人体,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日久成癌已有较多认识。《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认为积之所成与感受寒邪有关。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这里的“八风”即是六淫外邪。灵枢·刺节真邪》更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为肠瘤……为昔瘤。”说明牙粉邪 、寒、热等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诸病源候论》中对“六淫”致瘤则有其更具体的描述,如“脑湿,谓头上忽生肉如角”“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等。这些都千五百年前,中医即对不同肿瘤之发病与不同邪气的关系有了较详尽的记载,这为如何对肿瘤进行不同的防潮提供了依据。
(三)不内外因
1.饮食失调
(1)饮食习惯不当或偏嗜: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津液的紊乱,使邪自内生,导致津伤、气结、痰凝而发生癌瘤。中医古籍对饮食致癌早有记载,宋代《济生方》云:“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元代《卫生宝鉴》亦曰:“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致成积聚结块。”明代《外科正宗》论述茧唇(唇癌)的成因时指出,:“因食煎炒,过餐炙煿,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清代的《医碥》更强调;“酒客 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
(2)饮食不洁:如不注意饮食卫生,信用腐败霉变食物。
(3)过食黏硬难化或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可致食滞,变生痰瘀,正虚痰瘀互结,癌瘤遂生。
2.劳逸失度 是指过度的劳累或安逸,会使人生病。过劳包括体劳、脑劳和房劳三个方面。体劳过度耗气,脑劳过度耗阴血,房劳过度伤肾精,均致正虚病生。陈实功论骨瘤时指出:“房欲劳伤,忧恐损肾,致肾气弱而骨无荣养,遂成骨瘤。”至于乳岩的病因,则强调“男子乳结与妇人微异,女损肝胃,男损肝肾,盖怒火房欲过度……肾虚精怯……肝经无以劳养,遂结肿瘤”。过逸是指安逸过度,不参加劳动和运动,使气血运行不畅,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发。《内经》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即为此理。
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对分析肿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根据陈氏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将肿瘤的病因归纳为正气内虚、外邪侵袭、七情失调、饮食劳伤四个方面。
(一)内因
1.正气内虚 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则指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而《外科医案》更是一言以蔽之“正气虚则为岩”。人体如精气旺盛、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则很少发生癌瘤;反之,则可诱发肿瘤。足以说明“正气内虚”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明代申斗垣的《外科启玄》中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这说明年龄愈大,脏腑功能减弱,易致正气内虚,邪毒内结,发生肿瘤。
2.七情内伤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常起很大的作用。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噎膈(即食管癌)是“暴忧之病也”;《医学津梁》则明确指出“由忧郁不升,思虑太过,急怒不伸,惊恐变故,以致血气并结于上焦……忧郁而气结,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而痰块胶结于上焦通络狭窄,不能宽畅,饮食则难入眠而病成矣。”再如对乳癌的病因,《丹溪心法》认为由“忧恚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橫逆”所致;《外科正宗》则说:“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疲惫,聚结成核。”《医学正传》更明言:“此症多生于忧郁各忿之中年妇女。”说明七情内伤可直接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经络痞阻,形成癌瘤。这与现代医学的心理因素致癌的观点是使命一致的。
(二)外因外邪侵袭 中医认为癌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有一定的关系,而现代医学也证明,80% 的肿瘤患者之得病与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人无法提出这些比较确切的病因,所以有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和疫疠]来概括外在的致癌物质。但对外邪侵入人体,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日久成癌已有较多认识。《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认为积之所成与感受寒邪有关。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这里的“八风”即是六淫外邪。灵枢·刺节真邪》更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为肠瘤……为昔瘤。”说明牙粉邪 、寒、热等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诸病源候论》中对“六淫”致瘤则有其更具体的描述,如“脑湿,谓头上忽生肉如角”“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等。这些都千五百年前,中医即对不同肿瘤之发病与不同邪气的关系有了较详尽的记载,这为如何对肿瘤进行不同的防潮提供了依据。
(三)不内外因
1.饮食失调
(1)饮食习惯不当或偏嗜: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津液的紊乱,使邪自内生,导致津伤、气结、痰凝而发生癌瘤。中医古籍对饮食致癌早有记载,宋代《济生方》云:“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元代《卫生宝鉴》亦曰:“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致成积聚结块。”明代《外科正宗》论述茧唇(唇癌)的成因时指出,:“因食煎炒,过餐炙煿,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清代的《医碥》更强调;“酒客 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
(2)饮食不洁:如不注意饮食卫生,信用腐败霉变食物。
(3)过食黏硬难化或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可致食滞,变生痰瘀,正虚痰瘀互结,癌瘤遂生。
2.劳逸失度 是指过度的劳累或安逸,会使人生病。过劳包括体劳、脑劳和房劳三个方面。体劳过度耗气,脑劳过度耗阴血,房劳过度伤肾精,均致正虚病生。陈实功论骨瘤时指出:“房欲劳伤,忧恐损肾,致肾气弱而骨无荣养,遂成骨瘤。”至于乳岩的病因,则强调“男子乳结与妇人微异,女损肝胃,男损肝肾,盖怒火房欲过度……肾虚精怯……肝经无以劳养,遂结肿瘤”。过逸是指安逸过度,不参加劳动和运动,使气血运行不畅,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发。《内经》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即为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