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气阴两虚型
此类病人多见于乙肝初得,或长期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无明显不适,既无身倦乏力,又无饮食不香症状,甚至两肋痛都不明显,即使偶有肋痛亦不重,或者不明显,想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点感觉,不想时根本就没有感觉,舌质多呈嫩红略胖,有的人有齿痕,大多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佐清热解毒药,药如鸡骨草、平地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丹参、莲子肉、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等。
案例:李女士,36岁,南京部队某幼儿园园长,2002年5月初诊。
患者无明显不适,在去年体检时发现自己是乙肝“小三阳”,但肝功能正常,肝脾不大,面色红润,无病态面容,此气阴两虚,外感乙肝病毒。
方药:鸡骨草、平地木、黄芪、白术、山药、丹参、生地、熟地、丹皮、山萸肉、枸杞子、郁金、香附、泽泻、茯苓等,15帖,另肌注一支乙肝疫苗。
二诊:舌脉同前,原方15帖,同时肌注一支乙肝疫苗。
三诊:以上方基本不动,每次肌肉注射一支乙肝疫苗。
历经2个半月治疗,到医院血检乙肝小三阳全部转阴,且HbsAb+,产生抗体,嘱其注意摄生,好好保养,至今未发。
六、脾失健运型
症状:面色晃白萎黄,周身乏力,四肢不温,腹胀肠鸣,大便溏薄,饮食不香,不易消化,有的甚至有腹水,气胀等症状,舌质淡胖嫩,甚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濡。
治法:健脾助运,如有腹水,即健脾利尿。
方药:参芩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加减,药如太子参,苍白术、木香、砂仁、枳壳、山药、莲子、扁豆、桂枝、附片、干姜、如有腹水加重泽泻、茯苓、大腹皮、如舌苔厚腻加半夏,厚朴、枳实、槟榔等,B超有肝损害的加丹参、桃仁、红花,甚至鳖甲、牡砺、昆布、海藻等。
案例:朱女士,37岁,2013年7月初诊,患者患肝硬化腹水半年,中西医治疗不效,翻看已服2个月的中药,多以清利湿热,以茵陈五苓散合活血化瘀药,诊时发觉病人四肢不温,食少便溏,一日3-4次大便,面色暗滞,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肝功能正常,ABsA+,前医辩证错误,故疗效很差,腹水不但没有消退,比原来服中药之前还重,每天小便只有300mg。
处方:太子参、苍术、白术、扁豆、莲子肉、木香、砂仁、枳壳、当归、白芍、干姜、桂枝、附片、茯苓、丹参、泽泻、大腹皮等,15贴。
二诊:上药后腹水已消大半,上方另加桃仁、红花、地鳖虫、贯仲、桑寄生等,调理3个半月,复查腹水已消尽,HbsAg转阴,至今尚健。
七、脾肾阳虚型
症候:腰膝酸软,周身乏力,面色晃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纳谷欠香,口中乏味,腹胀肠鸣,大便溏薄,一日2-4次不等,畏光,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这类病人多属慢性肝炎,或迁延延日久,或治疗不当、失误造成。
治法:温补肝肾,如遇肝脏受损,则还要养肝、护肝、活血化瘀。
方药:真武汤,二仙饮,附子理中汤。
案例:马女士,48岁,马鞍山人,2013年8月初诊,患者患乙肝大三阳已10来年,虽然治疗,亦不正规,因近半年家务事太劳累及烦神过多,感周身疲劳,腰背部酸楚,小便清长,大便不实,一日4次,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脉按之不应,乙肝五项“大三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6,谷草转氨酶62,白蛋白48,球蛋白 42,肝肋下2cm,脾可触及,此以脾肾阳虚。
方药:附片、桂枝、太子参、苍术、白术、山药、丹参、五味子、熟地、丹皮、知母、黄芪、仙茅、仙灵脾、木香、砂仁、枳壳、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等,30帖,肌肉注射1支乙肝疫苗。
二诊小便清长已明显好转,腹胀肠鸣亦有转机,大便一日2次,上方+煨柯子肉15克,30帖,又肌肉注射一支乙肝疫苗。
三诊:面色较前红润,大便一日一次,成形,腰酸不明显,上方化裁,但主方基本不变,半年后,大三阳全部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肝功能亦全部正常,至今未发。
按:此病人明显脾肾虚。肾阳乃人身真阳,统管人身周身阳气,一旦肾阳虚弱,则不温熙周身阳气,则脾气不振,卫外功能不固,且易外感。故此时此刻,应时时刻刻固护肾阳,更不能用苦寒伤阳之药。
至于降酶药的使用,一度时间抄作的很利害,似乎五味子降酶是神药,什么情况下都用五味子及五味子制剂降酶。这是一种偏见。五味子酸有收敛作用,只能在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且没有湿热明显的病人使用五味子。如果湿热明显的人,使用五味子,只能湿热蕴阻越来越利害,对治疗肝病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垂盆草、夏枯草之类药降酶效果会更好,再配以其它疏利肝胆及清利湿热药,总之要加以辩证治疗,是什么症,就用什么方药,这是中医治病的灵魂。
此类病人多见于乙肝初得,或长期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无明显不适,既无身倦乏力,又无饮食不香症状,甚至两肋痛都不明显,即使偶有肋痛亦不重,或者不明显,想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点感觉,不想时根本就没有感觉,舌质多呈嫩红略胖,有的人有齿痕,大多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佐清热解毒药,药如鸡骨草、平地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丹参、莲子肉、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等。
案例:李女士,36岁,南京部队某幼儿园园长,2002年5月初诊。
患者无明显不适,在去年体检时发现自己是乙肝“小三阳”,但肝功能正常,肝脾不大,面色红润,无病态面容,此气阴两虚,外感乙肝病毒。
方药:鸡骨草、平地木、黄芪、白术、山药、丹参、生地、熟地、丹皮、山萸肉、枸杞子、郁金、香附、泽泻、茯苓等,15帖,另肌注一支乙肝疫苗。
二诊:舌脉同前,原方15帖,同时肌注一支乙肝疫苗。
三诊:以上方基本不动,每次肌肉注射一支乙肝疫苗。
历经2个半月治疗,到医院血检乙肝小三阳全部转阴,且HbsAb+,产生抗体,嘱其注意摄生,好好保养,至今未发。
六、脾失健运型
症状:面色晃白萎黄,周身乏力,四肢不温,腹胀肠鸣,大便溏薄,饮食不香,不易消化,有的甚至有腹水,气胀等症状,舌质淡胖嫩,甚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濡。
治法:健脾助运,如有腹水,即健脾利尿。
方药:参芩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加减,药如太子参,苍白术、木香、砂仁、枳壳、山药、莲子、扁豆、桂枝、附片、干姜、如有腹水加重泽泻、茯苓、大腹皮、如舌苔厚腻加半夏,厚朴、枳实、槟榔等,B超有肝损害的加丹参、桃仁、红花,甚至鳖甲、牡砺、昆布、海藻等。
案例:朱女士,37岁,2013年7月初诊,患者患肝硬化腹水半年,中西医治疗不效,翻看已服2个月的中药,多以清利湿热,以茵陈五苓散合活血化瘀药,诊时发觉病人四肢不温,食少便溏,一日3-4次大便,面色暗滞,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肝功能正常,ABsA+,前医辩证错误,故疗效很差,腹水不但没有消退,比原来服中药之前还重,每天小便只有300mg。
处方:太子参、苍术、白术、扁豆、莲子肉、木香、砂仁、枳壳、当归、白芍、干姜、桂枝、附片、茯苓、丹参、泽泻、大腹皮等,15贴。
二诊:上药后腹水已消大半,上方另加桃仁、红花、地鳖虫、贯仲、桑寄生等,调理3个半月,复查腹水已消尽,HbsAg转阴,至今尚健。
七、脾肾阳虚型
症候:腰膝酸软,周身乏力,面色晃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纳谷欠香,口中乏味,腹胀肠鸣,大便溏薄,一日2-4次不等,畏光,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这类病人多属慢性肝炎,或迁延延日久,或治疗不当、失误造成。
治法:温补肝肾,如遇肝脏受损,则还要养肝、护肝、活血化瘀。
方药:真武汤,二仙饮,附子理中汤。
案例:马女士,48岁,马鞍山人,2013年8月初诊,患者患乙肝大三阳已10来年,虽然治疗,亦不正规,因近半年家务事太劳累及烦神过多,感周身疲劳,腰背部酸楚,小便清长,大便不实,一日4次,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脉按之不应,乙肝五项“大三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6,谷草转氨酶62,白蛋白48,球蛋白 42,肝肋下2cm,脾可触及,此以脾肾阳虚。
方药:附片、桂枝、太子参、苍术、白术、山药、丹参、五味子、熟地、丹皮、知母、黄芪、仙茅、仙灵脾、木香、砂仁、枳壳、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等,30帖,肌肉注射1支乙肝疫苗。
二诊小便清长已明显好转,腹胀肠鸣亦有转机,大便一日2次,上方+煨柯子肉15克,30帖,又肌肉注射一支乙肝疫苗。
三诊:面色较前红润,大便一日一次,成形,腰酸不明显,上方化裁,但主方基本不变,半年后,大三阳全部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肝功能亦全部正常,至今未发。
按:此病人明显脾肾虚。肾阳乃人身真阳,统管人身周身阳气,一旦肾阳虚弱,则不温熙周身阳气,则脾气不振,卫外功能不固,且易外感。故此时此刻,应时时刻刻固护肾阳,更不能用苦寒伤阳之药。
至于降酶药的使用,一度时间抄作的很利害,似乎五味子降酶是神药,什么情况下都用五味子及五味子制剂降酶。这是一种偏见。五味子酸有收敛作用,只能在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且没有湿热明显的病人使用五味子。如果湿热明显的人,使用五味子,只能湿热蕴阻越来越利害,对治疗肝病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垂盆草、夏枯草之类药降酶效果会更好,再配以其它疏利肝胆及清利湿热药,总之要加以辩证治疗,是什么症,就用什么方药,这是中医治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