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癌症转移致病因素很复杂,有正气不足的一面,也有邪毒内盛的一面;正气不足有气血阴阳盛衰,邪毒内盛包括癌毒、痰瘀、湿浊等多种致病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正虚和邪实互相夹杂,所以,要尽早治疗,乳腺癌淋巴转移,不是一个单纯因素的病变,不是局部病变,而是一个多因素造成的、复杂的、在人身整体失衡的基础上以局部表现为主的病变。
中医治疗晚期肿瘤病人注重以柔克刚,扶正抗癌;要从整体着眼,以人为本,全身治疗辨证给药,重点扶正固本,使正气恢复,挽回生机;同时予以解毒抗癌之药,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中医治疗的优势即是,使用的药物,既峻猛攻邪,又使病人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不伤其中任何一方。但人体因病致虚者多见,因虚致病者少见,因此治疗乳腺癌转移的基本点,是驱邪不伤正,邪去正即安。
病例分析:
邹女士,46岁,徐州人。患者咳嗽、胸闷气喘。于2014年5月8日经徐州医院CT诊断:左乳癌术后改变,右肺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骨扫描:左侧第二前肋、胸骨下段骨代谢活跃浓聚,骨转移。医院告之,已失去了治疗的意义,动员出院回家。但病人及其家属都不愿放弃,后经之前在我这里治疗的一个病人介绍,来到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2014年6月13日初诊:患者精神萎靡,咳嗽,胸闷,气喘,左肋疼痛,咳时更甚。痰黄白相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癌毒扩散,而致右肺、纵隔、骨等转移,治宜养阴益肺,软坚消肿,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拟方:西洋参、寻骨风、南沙参、北沙参、浙贝、炙鳖甲、再生草、山甲、骨碎补、补骨脂、蒲公英、莪术、斩龙剑、金荞麦、花粉、露蜂房、紫苑、半夏、白花蛇舌草、白芥子等,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冬虫夏草研粉装胶囊,每天2~3次。
四诊:病情控制良好,咳嗽、胸闷、气喘症状好转、饮食增加、精神面貌改变,病情得到控制,在 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
七诊:病人自觉情况很好,身体舒适,饮食睡眠均好,要求再继续用药,于上方加减再进45帖。
2015年5月18日经当地医院CT检查:右肺肿块较以前明显缩小,病情明显好转。再以清 热解毒、宣肺、消肿之中药巩固治疗。
九诊:患者骨、纵隔转移灶复查较前大有好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变软、缩小。病人要求半休工作。
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治疗体会:
以上病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肿瘤复发扩散转移病人。这类患者一旦手术、放化疗失败,往往情绪非常低弱。对自己病情失去了治疗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精神情志得不到很好控制,引起全身诸证跟踪而致。导致本不复杂的病情而复杂化。进一步损伤正气,免疫力下降,癌毒趁机扩散转移,伤害机体。这时首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要谨密详察病机之所在,力求达到药致有效,使患者感到有药可治,而不是无药可施。这样可以慢慢稳定了患者的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这要求医者要有大慈恻隐之心,崇尚医德的同时,更要有医术的精湛和丰富的临床阅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