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乳腺癌转移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六淫、七情、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与其它疾病不同的是,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又能产生一种“毒”。由于毒的日积月累,才引发了乳腺癌转移。所以乳腺癌转移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其局部表现,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
使用的药物,既峻猛攻邪,又使病人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不伤其中任何一方。治疗的基本点是驱邪,邪去正即安。我主张“破
有瘀而不伤正,攻有毒而不中毒”。为医应有“鹫之眼 ,狮之胆”,即认证要准,下药要猛。辨证施治,改善微循环、扶正补虚治疗,治疗效果理想。
胡女士,41岁。2009年因患乳腺癌而行扩大根治术,2年后自觉左侧髋关节疼痛,行走不便,上楼抬腿时更觉困难。某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而给予消炎痛、抗风湿等药物。近3月来,胃纳明显减退,经常呕吐白色粘稠液体或胃内容物,且有下肢、足趾间歇性发作抽搐,两下肢外展及下蹲极度困难,以髋关节疼痛原因待查而收住病房。
入院体检:右胸有一手术疤痕,胸骨右缘第2肋软骨处可见一枚3cm×4cm×2cm硬块,压痛明显,左腋下扪及1.5cm淋巴结一枚,质硬有触痛。骨盆摄片见左侧髋关节、右侧髋髂部、右耻骨、坐骨均有化冰样骨质破坏改变。诊断为右乳腺癌术后盆骨胸腔转移。会诊:髋骨偏左疼痛已有年余,近十个半月来,两下肢卷曲,不敢伸缩,稍一伸展,右下肢足趾即发拘挛引及阴股,甚则抽搐,左下肢自足趾至阴股亦有挛急之感,两腿不能分开,妨碍大小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饮食减少,时有泛恶,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久病伤正,邪毒内结,气血痹阻。外则筋脉失和为拘挛、抽搐;内则寒湿郁滞,脾胃升降不利而纳减泛恶。治法:内外合治。内以益气温经散寒通络,外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结为原则。
拟方:桂枝、陈皮、炙黄芪、当归、赤芍、酒制地龙、姜半夏、鸡血藤、制川乌、制草乌、蝎蜈片10片(分吞)。外敷:当归、赤芍、红花、生香附、制乳香、川芎、白芥子等;共研细末,加蜂蜜及适量麦粉,调成糊状,敷左髋部,用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连续应用半月后,恶心呕吐已止,髋骨偏左疼痛明显缓解,两腿能分开,转动已自如,右胸骨连及肩背微微作痛,稍有咳嗽,痰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内服改为:桂枝、黄芪、当归、赤芍、桃仁、杏仁、酒制地龙、鸡血藤、白花蛇舌草等。外敷药物同前。
连续治疗1月余,髋骨疼痛明显好转,能下床在室内平地缓缓行走,足趾及小腿亦未再发生抽搐现象。出院后继续在门诊随访治疗。目前髋骨及小腿病情稳定,虽胸骨右侧肿块较前增大,但不感疼痛。
随访病人,至今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