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原发于鼻咽部,可上及颅底颅内,下转移至颈淋巴结或经 血行转移到骨、肝、肺等组织器官。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头痛, 颈部恶核和颅神经损害为主。最常发于鼻咽腔顶后壁,其次为侧壁,前壁和底壁极少,鼻咽 镜、X线片、CT及活组织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孙锡高主任中医师、冯陵副主任中医师、邵梅生教授张九方院长(国务院津贴专家)等一届届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名家常年在此坐诊,他们参加多项国家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肿瘤疾病专项课题研究,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扩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越贡献。科室全体同志精诚团结,勇于探索,博采众长,聚古往今来中医名家智慧,汇千年肿瘤治疗经验,吸纳西医辨病之长,结合中医治病求本。
治疗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治“人”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观,针对不同肿瘤患者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治疗整体兼顾局部,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独家创研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四段八法”、“系统内控”疗法,将恶性肿瘤患者存活五年以上的概率从25%提高到了85%以上。
他们大胆打破了中医多种禁忌,开放药性将中药运用得“准”、“狠”、“稳”惟妙惟肖,使多日不能进食的病人很快进食,疼痛难忍的病人很快止疼、高烧不退的病人很快退烧,胸水腹水自然消退。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治疗风格。改写了无数肺、肝、胃、食道、和大肠癌以及胰腺、乳腺、鼻咽、肾、膀胱、卵巢、肝瘤等各种肿瘤病人命运。
鼻咽癌属于中医颃颡岩、鼻疽、鼻渊、鼻衄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一般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即“毒”(热毒)、“虚”(阴虚、气虚)、“痰”(痰湿)、“瘀”(气滞血瘀)四个 方面。另外本病的发生还和遗传倾向及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多以气阴不足为本,痰瘀热毒互 结为标。
在放疗期间或放疗之后配合中药治疗,可减轻副反应,且能提高疗效,辨证分三型,气 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气郁化火,拟清肝泻火;痰热血瘀,治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通 经活络。且比单纯放疗副反应轻,同时能减轻、减少远期后遗症。
鼻咽癌早期以实邪为主,晚期邪气未除,正气已虚,属本虚标实之证。化疗药物导致脾胃功 能失调,戕伐气血津液。化疗同时辅以中药,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增加机体的耐受性,提高抗肿瘤的疗效。
临床病案实例分析
万先生,42岁。江苏丹阳人。 2009年6月患鼻咽癌,即予放、化疗处理,经数年治疗至今。近来病情发展,经多方治疗,但效果不佳,反而副作用大,当地医生已放弃治疗,谓:“绝症,无法可医”。亲友四处探 访,慕名前来就诊。 2010年3月11日初诊: 病人消瘦,鼻塞不通,时流浊涕带血脓水,头痛,下颌耳后广泛硬结,放疗后引起口干,舌 头活动不利,进食时呛咳不已,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少津,脉细弦而数。 病人证属长期放化疗后,阴伤津枯,正不胜邪,邪毒蔓延。治以扶正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抗 癌。
本案类似何炎焱老师曾治愈一例患者,遂遵师意以治之。再生草 、大力子 、苍耳子 、大贝母 、金银花 、蒲公英 、辛夷花 、野菊花 、 紫花地丁 、白花蛇舌草 、甘草 、麦门冬 、 能消草 、长生草 、牡蛎 、露蜂房 、西洋参 、七叶一枝花 、斩龙剑 、 水煎,日一剂。早晚饭后1小时服。
2010年4月3日二诊: 病人服药后,头疼消失,睡眠安宁,药效明显。方药中的,守方继进。2010年6月15日四诊:吞咽已不困难,能食软饭,气色好转,精神状态好;但大便溏稀,大剂汤药不宜久用,乃拟 一丸方,缓图之:黄芪 、白术、茯苓 、夏枯草 、天门冬 、麦门冬 、炙鳖甲 、牡蛎 、 生地黄 、丹参 、能消草 、熟地黄 、 七叶一枝花 、甘草 、用大锅,加水浸过药面,煎两次,去渣,文火煎之使稠,再入以下药物: 西洋参 、三七 、玳瑁 、牛黄、 麝香 、珍珠粉 、熊胆 、共为细粉,将药粉与上述药液和匀,再加淮山药粉捣成软糕状,搓为小丸 ,以长 生草 、白花蛇舌草 、再生草 、煎汤送服。每日3服。先后服用两个疗程,病情日见好 转,现病人生活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