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高主任40多年治疗肿瘤从临床与实践中对乳腺癌认识深刻,他认为,癌的发生,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六淫、七情、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又能产生一种“毒”。由于毒的日积月累,才引发了癌。所以乳腺癌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其局部表现,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进行治疗。他认为乳腺癌致病因素是很复杂的,有正气不足的一面,也有邪毒内盛的一面;正气不足有气血阴阳盛衰,邪毒内盛包括毒、痰瘀、湿浊等多种致病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正虚和邪实互相夹杂,乳腺癌不是局部病变,而是一个多因素造成的、复杂的、在人身整体失衡的基础上以局部表现为主的病变。所以,要进行综合的治疗。
孙锡高主任建议乳腺癌晚期患者以中医中药治本为主,西医西药治标进行治疗。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只要充分调动病人机体自愈力、免疫力、抗病力,进而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扶正抗癌的目的。
孙锡高主任随笔:中医治疗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中医学博大精深,不是随便哪一味药、那几味药就能解决病人问题的,中医看病,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中药即使是同一味药,剂量不同,疗效也是天壤之别的。所以,中医中药,就是不但要找个治疗这个病的好中医,同时又有好中药,对症开方,针对性地治疗,这样能很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
而使用的药物,既峻猛攻邪,又使病人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不伤其中任何一方。人体因病致虚者多见,因虚致病者少见,因此治疗乳腺癌的基本点是驱邪,邪去正即安。
病例:周女士,46岁,徐州人。咳嗽、胸闷气喘。于2014年5月8日经徐州医院CT诊断:左乳癌术后改变,右肺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骨扫描:左侧第二前肋、胸骨下段骨代谢活跃浓聚,骨转移。医院告之,已失去了治疗的意义,动员出院回家。
2014年6月13日初诊:患者精神萎靡,咳嗽,胸闷,气喘,左肋疼痛,咳时更甚。痰黄白相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癌毒扩散,而致右肺、纵隔、骨等转移,治宜养阴益肺,软坚消肿,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拟方:西洋参、寻骨风、南北沙参、浙贝、炙鳖甲、(先煎)、再生草、穿山甲、骨碎补、补骨脂、蒲公英、莪术、斩龙剑、金荞麦、花粉、露蜂房、紫苑 、半夏、白花蛇舌草、白芥子。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
另加西黄丸,每次3g,日二次。冬虫夏草研粉装胶囊,每次2g,每天2~3次。
四诊:病情控制良好,咳嗽、胸闷、气喘症状好转、饮食增加、精神面貌改变,病情得到控制,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
七诊:病人自觉情况很好,身体舒适,饮食睡眠均好,要求再继续用药,于上方加减再进45帖。
后经徐州第四医院CT检查:右肺肿块较以前明显缩小,病情明显好转。再以清热解毒、宣肺、消肿巩固治疗。
九诊患者骨、纵隔转移灶复查较前大有好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变软、缩小。病人要求半休工作。
随访至今,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