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乳腺癌病人,一旦确诊,而又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者,均宜首选手术治疗,而术后放疗是西医常用预防复发的治疗,但其副作用极大,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术后病人身体恢复,并且严重者可加重病情发展。
典型案例:李女士,61岁。于2015年8月18日来门诊,诊前三个月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射治疗,局部皮肤逐渐出现糜烂、溃疡、结痂及坏死剥脱等表现。
由于考虑到病人身体状况,由于病人身体虚弱,承受不住放疗副作用,遂终止放疗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后经亲戚介绍来到我处,孙教授主任辩证属热毒蕴结,上热下湿,阻塞肺窍,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散结为主;
右侧胸部及腋下可见22cm×23cm大小疮面,肉芽组织水肿,呈暗红色,间有散在污褐色厚痂,及黑褐色坏死组织,有大量稀薄污水样分泌物,并有恶臭味。边缘皮肤呈水肿表现,稍发红。疮面疼痛不能入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有低烧、全身乏力。曾用氯氢油、雷夫奴尔及呋喃西林等外用药,疮面逐渐蔓延扩大。诊其脉象细数无力,舌质淡红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辨证:气阴两伤,湿热蕴积,治法:养阴益气,佐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拟方:北沙参、生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怀山药、陈皮、苍术、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等;外用甲粉红纱条(北京中医医院方)、珍珠散,化腐生肌、祛湿收缩疮面。
二诊: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疮面缩小,渗出物减少,腋下胸前疮面缩小为7cm×6cm、5cm×6cm大小,部分坏死痂皮已脱落,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呈浅红色,舌苔白,舌质淡,脉沉而有力。邪毒已退,正气逐渐恢复。治宜益气生肌、托里除湿,上方改为生黄芪、当归、黄柏、土茯苓、广陈皮、怀山药、白花蛇舌草、连翘、生甘草。外治同前。
三诊:服前方病情好转,腋下及胸前溃疡明显缩小,大部分疮面已被皮岛覆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益气养血,佐以清解余毒。方为生黄芪、党参、黄芩、金银花、陈皮、山药、茯苓、炒白术、白茅根、生甘草。用前方数剂,疮面已全部愈合,生活自理且能从事家务劳动。
随访病人,至今未见异常,身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