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晚期由于肿瘤发生骨转移侵犯骨膜以及对局部组织的压迫等原因往往可导致疼痛症状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折磨,还加重了患者心理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乳腺癌晚期出现疼痛该如何治疗呢?
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邪毒内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癌症疼痛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邪毒内盛型、血瘀型及气滞型。邪毒内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触之增剧。血瘀型常表现为部位固定的针刺样痛,舌质暗,舌有瘀斑。气滞型常表现为痛无定处,攻窜胀痛。由于上述三型往往混杂互见,不能绝对分开,故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常配合应用。用药途径除了内服外,还可采用局部外敷法,外敷药物可采用药性较猛、浸透性强的药物,它可弥补内服药的不足,使药直达病所。
孙锡高主任认为:治疗癌痛应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三方面考虑,再结合瘀痛、结痛、饮痛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不能见痛止痛或痛则不通,妄用攻逐止痛毒品。中药外治用于癌痛,与内服药内外结合疗效明显。实证中气滞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血瘀者可用失笑散、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等;中气虚用参芪之类;血虚者用当归、熟地、阿胶之品;阴虚常用沙参、麦冬、天冬、枸杞子;阳虚常用淫羊藿、补骨脂、冬虫夏草等;气血双亏者选用十全大补。虚实夹杂者临证酌情加减化裁,实多虚少者以祛邪为主,佐以补虚;虚多实少者,以补虚为主,可酌加软坚散结之品。
总之,中医治痛,首当辨证论治,不宜见痛止痛。中药外治可以元胡、丹参、乌药、蚤休、地鳖虫、血竭、冰片等,用75%酒精浸泡1周过滤后,将药物浓度调至每ml含量生药1g。敷于痛处皮肤,每日3~4次,治疗癌性疼痛有理想的效果。
常用方:醋炒姜黄、玄胡索、枳壳、金铃子、甘草、当归、醋泡参三七、蜈蚣、郁金、紫丹参、醋炒柴胡、制南星、半夏、生大黄、白芍研细服。每次10g,每日三次,疗效确切。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的不同阶段,用药有所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