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乳腺癌较多发生血行转移,好发于肺、骨、肝、胸膜及软组织等,其中肝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引起黄疸、腹水、 浮肿等并发症消耗病人身体。转移后手术就不适用了,西医常用放化疗,虽能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会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使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体质变虚,副作用非常大,甚至比肿瘤带给人的伤害还要大,很多病人常因承受不了其副作用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孙锡高主任介绍说:乳腺癌肝转移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增殖快的细胞,如骨髓引起的WBC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等。所以,在化疗的同时建议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与中医药同时治疗不仅能提高化疗疗效,减轻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活动防止其继续转移,以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孙锡高主任认为,人体之所以会长癌,必是有亲和癌生存的细胞。癌的发生,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六淫、七情、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又能产生一种“毒”。由于毒的日积月累,才引发了癌。所以乳腺癌发生肝转移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其局部表现,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使用的药物,既峻猛攻邪,又使病人食欲增加,精气神增加,既不伤其中任何一方。但人体因病致虚者多见,因虚致病者少见,因此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基本点是驱邪,邪去正即安。其中,寒瘀毒结型最多见,占肿瘤病人的80%以上。
孙锡高主任有40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他主张“治癌先治人,扶正以抗癌”其学术思想深刻影响国内外以中医整体治疗思想为基础,突出“心”、“身”、“医”、“食”四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治疗。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孙氏中医理论,结合不同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因人、因病、因时制宜,辨证施治,往往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病例分析:董女士,50岁。患者于2012年查为右乳癌,行手术切除,为防止转移右腋窝行淋巴结扫荡性根治术。至今右臂肘以上尚肿,干活下垂后尤甚。 2014年感觉腹部胀气不适,在当地地区医院进行乳癌术后复查时,B超发现肝包膜不光滑,右肝后上段及下段可见多个高回声光团,最大面积22×32mm2,周边见声晕,肝内管系走向部分紊乱,诊断为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不愿再手术和放化疗,遂来诊求助中医治疗,孙锡高主任接诊,辩证施治;
症见:右上臂肿胀、乏力、消瘦、腹胀气,喜生闷气,苔稍腻质暗红,脉弦。
治宜: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消瘤;
药以:瓜蒌、制乳香、制没药、蒲公英、炮山甲、天葵子、炒水蛭、蟾皮、石上柏、龙葵、藤梨根、山慈菇、楮实子、生白术、生白芍、制香附、鸡内金等,水煎服;
患者服药一个疗程,肿胀消失,食欲增加,状态转好,继续服药治疗;
四诊:患者各症均消,身体体质状态较好,继续服药治疗;
患者检查示肝右叶原转移灶无异常,孙锡高主任转换药方,以巩固治疗,防止其反复。
后电话随诊,病人家属表示身体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