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常见的妇科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后多为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为主,以化疗和中医药辅助治疗,但多数年老体弱患者难以耐受化疗副作用,采取手术结合中医辅助治疗在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经过多年研究,结合临床经验,采取系统内控疗法治疗卵巢癌取得关键性突破,愈后效果较好。
中华门中医肿瘤专家认为,卵巢癌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与病毒感染有关,长期受邪毒侵袭,正常细胞变异积聚而生癌;二是与卵巢上皮细胞损伤有关,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促发癌变;三是与正气不足有关,正气不足则免疫力下降,导致邪气内聚而生癌;四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病例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无论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细胞癌变,都与长期人体亚健康、免疫力整体下降、气血不通凝滞积聚有关。因此扶正培元,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气血循环是治疗的根本,运用系统内控疗法,一是进行微循环调节。疏通气血,气血两旺则不凝滞,正所谓流水不腐;二是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在人体内具有强烈的吞噬和预防机能,时刻保护人体不受侵害,通过中药调理,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三是修复被肿瘤细胞破坏的组织,降低癌痛折磨。四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诱导杀灭肿瘤细胞增生,从根本上达到康复目的。下面谈谈辩证分型治疗卵巢癌:
1、气血瘀滞型
证候:腹部肿块,质坚硬,推之不移,按之不散,小腹疼痛,坠胀不适,面色晦黯,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神疲乏力,纳呆,二便不畅,舌质黯紫有瘀斑,脉细涩或弦细。多为中晚期病人。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兼扶正固本。
方药: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川楝子,七叶一枝花,石见穿,元胡,乌药,木香,党参,黄芪,鸡内金等。
2、痰湿凝聚型
证候:腹部肿块,腹大(腹水)如杯子状,腹胀胃满,身倦无力,纳呆,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滑。多为中晚期伴有腹水。
治法:健脾利湿,化瘀软坚。
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茯苓,半夏,附子(先煎),胆南星,陈皮,薏苡仁,三棱,莪术,枳壳,香附,黄芪,党参,绞股蓝等。
3、湿热瘀毒型
证候:腹部肿块,腹胀,口苦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燥,小便灼热,或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舌质黯红,或红紫,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多见于卵巢癌晚期。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五苓散加减。白术,泽泻,猪苓,桂枝,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腹皮,车前子,白英,瞿麦,薏苡仁,黄芪,莪术等。
4、气阴两虚型
证候:腹中积块日久,消瘦困倦,面苍神淡,气短懒言,时有低热或腹大如鼓,食欲不振,口干不多饮,舌质红或淡,少苔,脉弦细或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消症。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鳖甲,巴戟天,补骨脂,党参,黄芪,女贞子,白花蛇舌草,龙葵,鸡内金,三棱等。
【典型病例】 章女士,69岁,2012年6月,因腹部疼痛,触摸有肿块。确诊:右侧卵巢癌。行卵巢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肿瘤侵及子宫及大网膜,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瘤。术后化疗3期,因难以耐受,出现呕吐、乏力,白细胞低下,停止化疗。
2012年9月来诊,初诊:腹部脐右疼痛,心慌气短,头昏耳鸣,口干,纳差,舌红隐紫、苔黄薄腻,脉弦细。
证属肝肾亏虚,气阴两伤,癌毒内蕴、痰瘀互结。
药用:茯苓,丹皮,炙鳖甲、土鳖虫、莪术、山慈菇、海藻、僵蚕、白花蛇舌草、漏芦、半枝莲、青皮、陈皮、法半夏、生薏苡仁、生黄芪、枸杞子、仙鹤草、炙蜈蚣、麦门冬、炒延胡索、川楝子等。水煎服,早晚饭后一小时服用,服药一个疗程。
二诊:精神好转,腹部疼痛明显减轻,伤口基本已愈合好,体质有所增强,但仍胃胀隐痛,面黄不华。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失笑散、石见穿、当归、鸡血藤、穿山甲、桑寄生等,继续服药治疗3个疗程。
2013年1月6日,复查:CA125从术后的40~170U/ml下降至13.8U/ml,诸症基本消失,食欲增加,体重较之前增加3公斤。
七诊,把脉辩证,仍从肝肾亏虚,湿热瘀毒互结方面治疗,药用:炙鳖甲、生黄芪、当归、麦门冬、生地黄、炙女贞子、墨旱莲、仙鹤草、鸡血藤、炙黄精、泽漆、猫爪草、蜂房、土鳖虫、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生山楂等,水煎服。
后随访,病人体质良好,身体无异常症状,精神状态佳,定期服药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