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属中医的“症瘕”、“积聚”、“肠覃”范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有:“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博,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这描述与卵巢肿瘤相类似。 内经《素问· 骨空论》中有: “任脉为病 ,女子带下瘕聚”的论述,此为瘕聚的最早记载,阐明了本病乃奇经任脉为病。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论述“症积”时指出:“若积引岁月,人皆柴瘦,腹转大,遂致死” (卵巢癌合并腹水的表现) 。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中卵巢肿瘤有不少相似之处。
对卵巢癌的治疗,传统医学根据《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大法与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以内服药物为主,兼以外治、药膳、单验方等疗法,效果较为理想,且有不良反应小,疗效稳定,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等优势。
孙锡高主任40多年临床经验治疗中晚期肿瘤,以中医整体治疗思想为基础,突出“心”“身”“医”“食”四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治疗。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结合不同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因人、因病、因时制宜,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孙锡高主任认为,癌的发生,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六淫、七情、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与其它疾病不同的是,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又能产生一种“毒”。由于毒的日积月累,才引发了癌。所以卵巢癌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其局部表现,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使用的药物,既峻猛攻邪,又使病人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不伤其中任何一方。治疗卵巢癌的基本点是驱邪,邪去正即安。
临床几十年来,孙锡高主任治疗卵巢癌癌主张攻下以驱邪的思想,祛毒、破瘀、攻下三者结合,获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即使很多有腹水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他主张“破有瘀而不伤正,攻有毒而不中毒”。为医应有“鹫之眼 ,狮之胆”,即认证要准,下药要猛。该攻不攻,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必须要直捣黄龙府。孙锡高主任在中医辨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辨病诊断,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结合清热解毒,破瘀消痰,以毒攻毒,予以积极的抗癌治疗,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取得了临床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