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属中医“黑疗”、“阴痕”、“恶疮等范畴,发病率1.5~14.8/10万。该病以中老年居多,易发生局部扩展、淋巴及血行转移;手术治疗效果虽好,但复发率高;化疗有一定疗效,但生存期短,且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黑色素瘤的治疗还是要以中医中药为主,特别是对于已经转移的病人,中药治疗针对病人病情、体质等综合情况辩证后对症开方用药,内服+外敷,疗效理想。
中医药治疗案例:
姜女士,68岁。患者 2013年 10 月大便夹少量黏液脓血,有肛门下坠感;直肠指诊:肛管直肠后壁有一2cm×1.5cm肿块,指套染少量暗红色血液;直肠镜活检病理证实: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在当地人民医院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 Miles术,见病变侵及肠壁肌层,淋巴结无转移。术后以DTIC 为主方案化疗 6 个周期。2014年 2月,患者前胸壁及两胶下出现多发性肿块,并逐渐增大,其中最大的一个5cm×8cm 大,色青黑并可见到青丝血
缕;病人时有呛咳,颖夹血丝;胸片及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性转移灶,病灶大小不一。病人畏寒、低热、消瘦、厌食,舌淡紫,苔薄白腻,脉细。
证属牌肾两虚,寒痰瘀结。先于健牌开胃法入门,平月后病人食欲开、发现双肺多发性转移灶,病灶大小不一。病人畏寒低热、消瘦、厌食,舌淡紫,苔薄白腻,脉细。
证属脾肾两虚,寒痰瘀结。先予健脾开胃法人门,半月后病人食欲开腻苔渐化,再主与阳和温肾;
药用:制附子、生熟地、桂枝 、姜炭 、炙麻黄、白芥子、青蒿 、姜黄、参三七粉、山葱姑、夏枯草、海浮石、苍术、生甘草 、延胡索、黄柏、象贝母、山柜、玄参等,配合支持疗法。1 月半后胸部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主病灶缩小至3cm×4cm大,并一直稳定至今,咳嗽、咯血止,双肺未出现新的转移灶。
随访,病人病情稳定,气色佳。
按: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约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1%,占直肠恶性肿瘤的1.66%。对于该病组织来源, 目前有两种观点,种观点认为该病起源于直肠粘膜下 因为黑色奈细胞来自胚胎时神经峭干细胞,胃肠道粘膜、中枢及外神经系统皆有此种细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起源于肛管皮肤,向上蔓延至直肠粘膜。该病人手术后化疗6次可调积极,但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高复发转移的特性导致广泛扩散之症候。中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习惯于辨证施治,常将恶性黑色素瘤分为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下注型、瘀血内结型等来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体会: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当紧抓阴寒之关键,下温肾重剂,同时注意以补肾阴药之腻来制温药之燥,达到“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之妙。同时兼以化瘀解毒,利湿散结。阳和汤乃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之首选,并常获奇效。该方具有温通和阳作用,主治一切阴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