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高主任在其学术专著《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方论》一书中指出:淋巴癌发生脑转移的形成,乃气、血、痰、虚四者相互作用,结聚所致。经云“百病生于气”,气滞血瘀,瘀痰结聚,正气亏虚,正不胜邪,宿昔乃成。在癌瘤的病情发展中,表现了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的特点,依照“治病求本”且“以平为期”的原则。治疗重在扶正祛邪,邪去正安,调理脏腑气化,针对邪实以行气化瘀,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使之扶正不恋邪,祛邪勿伤正,“疏其血气,争其条达,以致和平”,为其要也。
中医治病,贵在辩证,关键在于辩证准确,一人一方整体辨证治疗,从整体着眼,以人为本,全身治疗辨证给药,重点扶正固本,使正气恢复,挽回生机;同时予以解毒抗癌,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所用之药应补气养血、扶正祛邪、软坚散结、化瘀攻毒;方药才能体贴得当,方药得当,才能从根本上治好病。
陈女士,26岁,淋巴瘤,北京人,
2012年5月18日初诊:体检淋巴结肿大,脑部有阴影,活检后为:淋巴癌并脑转移。放疗12周期,同年年底复发;
来到我院,主要的情况是:脑部肿块,脾大,盗汗。伴阵发性疼痛。便溏。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
中医辨证:瘀毒互结,肝郁气滞,痰气交阻,经络不通。
治则:化瘀解毒,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舒筋通络。
拟方:半夏,木瓜,丝瓜络,荔枝核。 30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病情稳定,近日腹泻,舌苔正常,脉虚。
拟方:柴胡,木瓜,荔枝核。 15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2周药物效果很理想,颈部淋巴结手感有缩小,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拟方:半夏,木瓜,丝瓜络,荔枝核。 15剂,水煎服。
四诊:2012年7月13日复诊。药后淋巴结有所减少(颈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拟方:黄芪,半夏。 30剂,水煎服。
五诊:2012年7月27日复诊。药后大便成形,舌质干,红,苔薄黄。
拟方:黄芪,半夏,荔枝核,郁金,胆南星。15剂,水煎服。
服药你后,陈女士的情况越来越好。她和家人都很高兴。七诊:药后病情稳定,颈部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睡眠差,腹泻十天。舌苔薄黄,脉细。
拟方:当归,黄芪,荔枝核,半夏,党参,远志,酸枣仁。15剂,水煎服。
九诊:病情较平稳,舌苔薄黄,脉细弦。沿上方继续服药治疗;
随访病人,至今未见异常。
临床体会:一直坚持服用中药,孙锡高主任在针对病人热毒 痰瘀、津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用鱼腥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黄芩、地胆管皮清热解毒;瓜蒌皮,贝母、葶苈子、薏仁化痰泻肺利湿;靠山红、长生草、郁金活血化瘀;用芦根、北沙参、麦冬、天花粉润肺生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