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四倍。本病临床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血尿,多表现为间隙性、无痛性血尿,可并发膀胱炎。晚期肿瘤坏死,可有腐肉样物质排出,堵塞尿道可造成排尿中断,急性尿潴留。
膀胱癌在中医临床多属于“溺血”“血淋”范畴,中医药治疗膀胱癌有一定优势,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表现为本虚邪实,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脾亏虚,血运无力,气血凝滞,阻塞水道;湿热毒邪内蕴,毒淤胶结导致膀胱经络受损,表现为血尿等系列症状。因此,认为脾肾亏虚,气血凝滞,湿热毒邪内蕴,毒淤胶结,水道阻塞是膀胱癌的病机,贯穿病程的始终。
因此治疗要始终抓住“本虚”这个根本,遵守“治病求其本”这个大法,益气扶正、温肾固下以治本,同时兼顾“湿热”“毒淤”的变化,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辩证后开方用药,以达到邪去即正安,长期生存下去的理想效果。
李先生,70岁,苏州市人。患者因血尿数月未好转,于2009年7月在苏州某医院作膀胱镜检,见膀胱左侧壁有一约2.5Cm×2.0Cm大小新生物,呈菜花状。尿常规:红细胞(++++), 脓细胞(++),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晚期。8月5日初诊:患者尿血月余,近几天来,小便有疼痛感,尿频、尿急,并且夹有碎血块,小腹有胀感,伴头昏目眩,食少纳差,形体消瘦,大便干,舌苔薄微黄,脉细数。证属湿热下注,瘀毒内结,瘀阻络伤而致尿血。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凉血止血。处方:生地、丹皮、地榆、四补草、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万肿消、旱莲草、白芍、大黄、石苇、鲜大小蓟、白茅根等。煎汤代水。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另用三七琥珀碾粉装胶囊,每次3g,每日三次。
二诊:服上方后肉眼已不见血尿。复检时尿常规红细胞(++);原方加减再服一个疗程。四诊:病人精神大有好转,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随症加减,相继用药一年5个月,病情得以控制。随访正常生活,未有复发。
临床体会:本病案用了万肿消、鲜大小蓟、白茅根。孙老对此几味药体会颇深,2000年在东台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期间,当时有位副县长(所谓走资派)和孙老在饲养班(养猪),一起劳动。一次,他告之:近来小便尿血,去校医室看了,用了抗菌消炎止血药无效。暂时不能外出就医。孙老随即到田野采了小蓟、大蓟、万肿消、白茅根约有两斤多。煎了一热水 瓶,令其当茶饮。连用三天,血尿竟然看不见了。但劳动过累,情绪不好,又会尿中见红。 再用上法,数日,血尿又止。离开干校后,得知其患的是膀胱癌。上四味草药是临床上习用的止血药。尤其是对小便出血,疗效确著。俗语:“看不起的草,会用的郎中当成宝”。其中万肿消就是仙鹤草,又名脱力草,顾名思义,本品不但专以止血,扶正补虚,还有解毒消肿抗癌的作用。小蓟是古方小蓟饮子的主药。大蓟、白茅根不复繁述。临床应用以鲜品为佳,没有任何副作用,放量用之。孙老常以之先煎代水,再煎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