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转移是鼻咽癌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淋巴转移的特点是:淋巴道转移率高,转移出现早,颈淋巴结转移范围广, 颈淋巴结转移率占确诊病例的80%~90%,其中单侧转移40%,双侧转移35%~50%。那么,鼻咽癌淋巴转移患还能活多久?
孙锡高主任根据40多年临床专业研究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创“孙氏中医四段八法整体治疗体系”。该体系是百年来孙氏中医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精髓,共分为四个阶段八大疗法,以中医整体治疗思想为基础,突出“心”“身”“医”“食”四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治疗。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结合不同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因人、因病、因时制宜,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四段八法整体治疗体系”适用于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一人一方整体辨证治疗,扶正祛邪,从根本上对身体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整体调理,提升正气,增强抗邪毒机能,扶正与抗癌相结合,能够达到控制和预防癌细胞复发的目的。对正在放化疗的患者用此疗法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达到减毒增效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缓解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力争使肿瘤患者生命延长三年、五年、甚至数十年 。
孙锡高主任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中医四段八法整体治疗体系”,对西医已确诊为“鼻咽部淋巴上皮癌并颈部淋巴转移”及“右颌窦癌浸及筛窦腭弓并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接控脑砂并发上石疽进行辨证论治,效果良好。举例如下。
艾先生,40岁。患者于2009年初经常头痛鼻塞流浊涕,曾在郑州某医院诊为“鼻息肉”,并两次施以手术,但术后生长迅速,第二次术后曾出血不止,不久,又于右侧鼻背之上颌部发现一如卵大肿块,头痛更剧,痛苦不堪忍受,2009年10月在省人民医院做病理切片检查(片号733565),诊为“右上颌窦癌侵及筛窦腭弓并颈部淋巴转移”,随赴北京某医院进一步确诊检查,诊断同上。从2009年11月15日至2010年1月l5日在该院经放射治疗,上颌窦之癌体迅速消失,其他部位之癌体因血象过低、机体衰弱等原因,不宜再行放疗,建议回本地服中药治疗,遂来我处。
症见患者形体消瘦,右侧鼻腔癌体基本消失,上胯弓及右颈部鸡卵大之癌肿依然存在。头痛尤以夜间为甚,经常鼻塞鼻衄,咽干咽痛,口渴,舌红且干,脉弦细硝数。诊为控脑砂并发上石疽,乃由阴虚火毒上迫鼻咽,毒结血瘀而成。拟滋阴解毒,活血软坚之法。
用:紫草、瓦楞子、玉竹、海藻、昆布、丹参、三棱、莪术、北沙参、生百合、玄参、白茅根、天冬、麦冬、鸡血藤、蚕砂等。水煎服,每日1剂。
服10余剂后,诸症减轻,继续治疗。按本方治则服药近1年,诸症消失。2010年1O月复查,一切如常,腭及硬部之癌肿消失,患者惟恐复发,仍照上方隔日服1剂,断续又服中药年余,每年均主动数次来述,身体情况良好。2013年2月随访至今已正常工作,而无复发。
注:鼻咽癌淋巴转移,即中医的“上石疽”或“失荣证”综合主证特征,皆属于“控脑砂并发上石疽”。《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必须要直捣黄龙府。孙老认为,病虽复杂,但以肝肾阴虚为主,肝胆三焦之火循经上炎脑窍,热毒蕴结,气血瘀遏,引发肿瘤为标故在治疗上来用急则治标,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急解血瘀之肿毒,散已成之结滞,滋肝肾之阴制上炎之热,选用软坚化瘀,解毒滋阴之重剂,以削其邪盛之势。实践证明,对本病人剂量应用解毒攻瘀之品配合滋阴药物,无犯虚虚之戒,使病邪迅速得以控制,正气得以尽快恢复,使之康复,对此疑难危重症治疗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