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正不抑邪”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在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体内残存的微小的肿瘤病灶,即中医所谓的“余邪”,加之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即中医所谓的“正虚”,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癌毒发生扩散,从而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和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多发生在中轴骨,主要是脊椎骨、胁骨和骨盆骨,四肢较为少见。骨转移常见症状就是疼痛,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的局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
大约有50%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这是明显的肺癌晚期骨转移症状。从产生骨转移到出现临床疼痛,往往需要1年以上时间。癌性骨痛的特点是位置固定、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明显;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随咳嗽、排便等活动加重也是肺癌晚期骨转移症状之一。
对于肺癌骨转移,一般就不适用手术了,放化疗是西医常用的方法,但因其局限性和较大的副作用,远期疗效不佳;中医中药治疗则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控制癌细胞扩散为主,有效的控制病情,对阻挡肺癌的转移扩散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病例分析:
张女士,52岁。2013年3月始左上胸背疼痛,夜间加重,咳嗽,少痰,低热37.5°C左右,X片示:左上胸壁肿物,左肺门圆形阴影,边界不清。CT提示:左肺外带软组织肿块影,自胸壁向内突入肺野,表面不平,厚度2.8cm,穿刺取病理:肺低分化腺癌。X片提示:左第二肋骨溶骨性破坏,符合肺癌肋骨转移。患者4年来3次住院,应用化疗2个疗程,主要用药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局部放疗4000cGy。症状明显减轻,肿块无扩大,2013年11月全身骨扫描及X片显示:左肋骨转移病灶较前吸收。放、化疗期间,患者乏力、厌食、胸泻满闷、咳嗽、白细胞下降。舌淡红,脉细弱。中医辨证:气血双亏,脾失健运。治以益气养血、温中健脾为主,除应用扶正解毒冲剂外,重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陈皮、清半夏、当归、白芍、茯苓、旋夏花、竹茹、女贞子、枸杞子等。使放、化疗中血象得以稳定。
放、化疗后患者长期自觉气短、乏力、轻咳。中医辨证:肺气不敛,肺虚气弱。以九仙散化裁主之:
党参、阿胶、川贝、桔梗、款冬、五味子、桑白皮、鱼腥草、半枝莲等。
患者自觉良好,中药服半月后休息半月,按此规律服药,且定期门诊复查,肿瘤稳定,体力上升,每日早起锻炼,操持家务,照料小孩,除血沉稍高外,化验其他各项均在正常范围,至今已4年半,无复发转移征象。
[评按]肺腺癌除早期手术外,对放、化疗均不甚敏感,自然生存期仅1年左右,出现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
本例为低分化腺癌,中医即出现骨转移,提示恶性程度较高,予后不佳。本例除应用化疗外,长期服用中药,有一定作用。该患者肺气虚症状明显,祖国医学有“积之成者也,正气不足而后邪踞之”以及“正盛邪易去,邪去正易复”和“养正邪自除”之说,本例注重补益肺气,以扶正为主,兼顾以半枝莲、鱼腥草等抗癌中草药祛邪,使诸证得减,肿瘤得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