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76岁女患者。2015年10月2日初诊,食管癌术后3个月,低分化腺鳞癌,LM2/10,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黄连、吴茱萸、莪术、威灵仙、石见穿、浮萍、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生蒲黄、蜂房、白及、炮山甲、鳖甲、龟板、地龙、三七、九香虫、重楼、生甘草、藿香、佩兰、滑石、竹叶、生石膏、瓜蒌皮、清半夏、佛手。15幅,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此病人乃中下段之肿瘤,舌见湿热之证,故以藿香、佩兰、滑石清热利湿。患者因有噎膈之症,以小陷胸汤合二术、竹叶、生石膏等共用,可以补气活血、宣肺通脉,促进气血运行;以生蒲黄、蜂房、山甲、鳖甲、龟板,软坚散结、滋阴潜阳。
2016年3月18日二诊:患者食管癌术后8个月,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舌暗苔腻,脉弦数。处方如下:沙参、麦冬、竹叶、生石膏、生地、丹皮、赤芍、防风、浮萍、蝉蜕、白鲜皮、地肤子、通草、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生蒲黄、蜂房、白及、石斛、炮山甲、鳖甲、龟板、白屈菜、莪术、地龙、三七、九香虫、重楼、生甘草、僵蚕、玫瑰花。30幅,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二诊时患者热证仍不消,同时伴有皮疹出现,考虑有内热郁结,以竹叶石膏汤合凉血利湿药共用,清热利湿,解毒润燥。同时,软坚散结药物仍然为主,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2016年7月12日三诊:患者食管癌术后近一年,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症见下肢冷,出汗。舌红苔腻,脉沉细。处方如下:沙参、麦冬、白蔻仁、杏仁、生薏仁、川朴、竹叶、滑石、生石膏、炮附片、干姜、杭白芍、木瓜、茯苓、生白术、炒杜仲、肉苁蓉、浮萍、蝉蜕、地肤子、生蒲黄、蜂房、炮山甲、鳖甲、地龙、三七、九香虫、重楼、生甘草、佛手、夏天无、牛膝。30幅,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患者症见上热下寒症状同时伴湿气上蒸,以三仁汤、沙参清热利湿;以真武汤温阳祛湿;麦冬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抑制肿瘤的发展。
2017年1月2日四诊:患者食管癌术后一年半,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炒柴胡、炒枳壳、桔梗、牛膝、当归、生地、白蔻仁1、杏仁、生薏仁、川朴、清半夏、竹叶、滑石、通草、瓜蒌皮、干姜、黄芩、黄连、薤白、菖蒲、全蝎、蜈蚣,桑枝、木瓜、生蒲黄、蜂房、白及、川断、鹿含草、炮山甲、鳖甲、鹿角胶、地龙、三七、九香虫、重楼、生甘草、佛手。45幅,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患者湿热证始终未见好转,同时下焦寒湿症状仍未去除,故本方以三仁汤加血府逐瘀汤为主方,祛湿化瘀散结;以山甲、鳖甲、龟板软坚散结。
2017年5月20日五诊:患者食管癌术后近2年,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本月CA199为36.79上升,CA724为7.5上升,AFP7.43上升,CEA12.25上升。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石斛、全蝎、蜈蚣,藿香、佩兰、滑石、瓜蒌皮、清半夏、薤白1、黄连、吴茱萸、旋覆花、代赭石、生黄芪、杭白芍、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六月令、生蒲黄、蜂房、白及、炮山甲、鳖甲、龟板、莪术、威灵仙、石见穿、僵蚕、地龙、三七、九香虫、重楼、生甘草、焦山楂、焦槟榔、佛手。15幅,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此次用旋覆代赭石汤治疗呃逆,旋覆代赭石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在文中记载:“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临床上应用于气机上逆的疼痛。此患者呃逆症状较明显,以旋覆花化胶结之痰,为主药;赭石质重降逆,助君药降逆下气,止呕化痰;半夏降胃气并与其他佐药相合,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同时合半夏泻心汤交通天地,升降水火;其他以小胃方合软坚散结之药,清热解毒,化瘀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