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热门导读 HOT TAKEAWAY

万太保—身为中医,幸甚至哉

  他的使命从未更改,他的患者遍布四方;他的... [点击更多]

采访笔记

  记录:冯建伟  采... [点击更多]
医院地址
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
孙锡高 著《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经验》连载(45)【 名医治胃癌案例】

发布时间:2020-04-01 10:27   浏览次数:141

当代名中医钱伯文老师老师临床治疗病案举例

 

调理气机

 

   一、积聚之成乃气滞之故

 

钱老师明确指出:气机失调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肝气郁结。从大量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发病前(即癌前期)常有长期的郁闷忧愁,或蒙受打击而不得解脱等肝气郁结的现象,历代医家也有相同的观点,如张鸡峰云:“膈噎是神思间病。”巢元方去:“此由忧患所致……使塞而噎。”张从正在解释积聚的成因时也认为”忧思郁怒,气机不各,日久聚成积“。据此,钱老师进一步解释说,长期的情志抑郁不舒,肝气郁滞,导致了脾胃气机不畅,由气滞进而导致血瘀、痰凝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致使肿瘤形成。

 

钱老师又指出,气机失调亦是胃癌发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其临床表现看,脾胃气滞的现象可 出现于胃癌的早、中、晚各期。如早期脘腹胀满等气滞之象往往先于其他症状而出现;中期出现嗳气、恶心呕吐等气逆之象;晚期则诸症加剧。觉胸脘胀闷疼痛,进食困难,甚至食入即吐等。这些临床表现都可反映出气机失调是胃癌的重要病理变化。

 

二、理气乃治本之法

 古代医家对用理气法治疗噎膈、反胃等是有所认识的。如宋,严用和论治噎膈“化痰下气……噎膈之疾无由作矣”。清·徐春甫论治反胃宜“调气养胃……则无反胃之患”。清·董西园论治积聚也说:“气滞而积聚则块硬而现形,若气通告,则散而无迹”。然而他们对于理气的具体用法产未阐述,有的医家则认为理气仅是改善症状的治标之法而已。如朱丹溪觉得理气药仅能限“暂时得快”之效,并非治本之计。徐彦纯认为理气的辛香之药尽是治标。

 

然而,钱老师力排众议,把理气作为胃癌的治本之法,他指出,中医治病之所以能通过“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刘明“证”的表现正是“因”的实质反映。理气法既能改善气滞之证,足以证明是一种病因疗法。况且理气法对于协调气机的平衡,促使血瘀、痰凝的逆转都能发挥作用,可以控制胃癌的形成和发展,临床上不乏使用该法治疗后肿块缩小,乃至消失的例证,足见调理气机对胃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现代医学有观点认为:癌变的原因是致癌因素 引起细胞基因的调控扮演,癌症能否逆转也取决于调控能否恢复正常。已有研究表明:中医学的“气”与“气机”,与人体正常的基因使失常的调控必得正常,从而使癌变逆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理气不避香燥

 

理气药大多辛香而温燥,难免有耗气、伤津、血瘀、且胃癌在临床上除见气滞之象外,尚 兼见气虚、津伤、血瘀、炎热之象,故古代医家多竟力反对用这类香燥理气之品。如朱丹溪告诫道:“若服之必死”。方贤认为治翻胃用香燥“如抱薪求火”。刘宗厚甚至说:“咽嗌闭塞……有服耗气气药物过多……而致者”。更有张鸡赂等因畏用香燥之品,而放弃药物治疗,仅仅采用“内观自养”法来治此除恶痼疾。

 

钱老师指出,尽管从理论上讲,前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实际上理气药使气机恢复正常,从而促进了正气的生成和邪气的祛除,而收正气复、津液生、瘀血去、火热退之效,何来“服之必死”之恶果?如枸橘李,世人多因其破气辛燥而畏用,钱老师则根据病情,放手用至24g,每每获取良效,且未见任何副作用。临床实践表明,只要辩证准确,配伍恰当,即使较长时间服用理气药,也不会产生气、伤津、助火等副作用。钱老师告诫后者:要重视理气药的应用,“切不可因噎废食,而贻语病机”!

 

消坚散强

 

一、坚复必削之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胃癌,一般多在“噎膈”、“反胃”之症中寻找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往往忽视了胃癌与积聚的密切关系。钱老师则明确指出,胃癌初建上也是中医病症“积聚”之一,从而将消坚散结法作为胃癌的一个重要治则,他认为,肿块(胑聚)是胃癌的主要表现,只有尽力设法缩小或消除肿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发展,以臻痊愈。他十分赞同清·程 钟龄所说“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的观点,对胃癌的整个治疗过程都贯彻“坚都削之”的原则。他说胃癌到了中、晚期,腥味块已十分明显时,应用消坚散结,这是大家都已知道的治法,但往往忽视在胃癌早期应用。虽然早期肿块仅能借助现代医学检查得以诊断,然而必须承认积聚已成,应果断地应用消法,以达及早消除之目的。

 

至于一肌认为,消坚散结必用克伐之品,难免伤正,恐病症未去而正已亏的观点,钱老师则认为治胃癌不用消坚非其治也,不能因噎废食。

 

二、消坚散结之活用

 

钱老师认为,消坚散结乃为治疗原则,有其丰富的内涵,应地针对病因,采用各种相适应之消坚散结法,如祛瘀消坚、化痰消坚、清热解毒消坚,以及攻毒消坚等。虽为消坚,又不是一概地滥用有毒之品,如斑蝥、马钱子等,而习用天龙、露峰房等药性较缓者。同时十分注意病人的体质情况,讲究应用的时机、药物的用量,乃至与其他治法配合应用等,故而经常收其功,而未见其害。

 

扶助正气

 

一、 扶正对治疗胃癌的作用

 

钱老师治疗胃癌又十分重视患者的正气,强调扶正药物的应用。他认为:(1)扶正有利于消坚。他指出,正气是机体对病邪的抵抗力和自然修复力,正气的恢复有助于肿块的控制、缩小或消除。

 

他十分赞赏李时珍“养正破坚积”的提法。近年来有人认为正气包括了人体的免疫功能,而后者防止肿瘤生长的机制已得到公认,因此养正破积与现代的免疫疗法,具有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2)扶正有利于患者接受各种治疗。钱老师认为,在胃癌尚未被真正攻克之前,采用多种疗法是理智做法,而各种疗法均有利弊,中医扶正治疗能增强病人获得了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机会,并能较顺利地完成全部疗程。(3)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促进康复,生存期。

 

二、 扶正着重脾胃

 

钱老师认为,胃癌中,晚期的虚弱,主要是脾的运化失司这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及于全身所致。如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翻胃,乃脾气太虚不能健运也。”因此,他赞同程文囿的观点:“必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方是救 本之治”。

 

擅用枳术

 

枳实为行气药,白术为益气药,二者配伍,由于药物用量的不同,组成了攻用迥异的枳术丸。枳术汤出处《金匮要略》,枳实用量二倍于白术,主治气滞水停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之水饮证,法在以消为主,消中寓补。枳术丸出自《脾胃论》,白术用量二倍于枳壳,主治脾虚食滞之纳差、腹胀证,功在以补为主,补中寓消。故张璐说:“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异”。钱老熟谙其理,师古而不泥古,灵活运用二方于胃癌的治疗配伍中,并根据胃癌的病机特点及枳壳与枳实功用的差异,以枳壳易枳实,临证获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钱老经验,介绍如下:

 

一、 脾虚气弱,健脾益气,重白术而轻枳壳,使气旺而不壅滞

 

临证所见,胃癌病人属脾虚气弱者占较大比例。此类证候,法当补益,可遣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薏苡仁、扁豆、山药、炙甘草之类施治,这是通常的用药方法。但钱老认为,虚证治虚,仅为大法,乃在示人以规矩,正应拘泥。灵活变通,知常达变,才是获效的关键。钱老体会到,胃癌病机复杂多变,邪气的影响及脾胃功能的障碍,往往使病人虚无纯虚,因虚致“实”。治疗宜扶正、泻实两相兼顾。例如,脾虚气弱之胃癌患者,除见面色苍白无华、少言懒动、食少纳差、泄泻、脉 虚弱等纯高征象外,还常有胃脘胀满,食入胀甚,或肠鸣作响、嗳气、矢气多等“实象”虽本质上是因气虚无力以运所致,但若徒以补气,往往随脾气的恢复而病人腹胀尤其甚,这是气骤生而滞于中、不得运行的表现,反给病人带来不复旧利影响。针对上述现象,钱老临证每动静结合,这就消除了虚胀,避免了“呆补”的不良作用,从而促进了胃癌病人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

 

益气健脾之用白术、枳壳配伍,实为枳术丸之含义。此时,钱老白术用量一般为15g,若病人无舌燥、口干,则用至24g;而枳壳充其量不过6g通观整个方剂,则补消之功彰复然。

 

关于脾虚之胀,亦有配木香、砂仁、陈皮之求效者。钱老以为,此用于一般的中虚证或可,但对于肿瘤病人,则嫌力强,有耗正气之虞。即使虚胀较其甚,亦不可亡执,可选佛手、八月札等药性平缓之品以助枳壳之功。

 

二、 脾胃气滞,宽中理气,重枳壳而轻白术,使气畅非凡不耗气。

 

中焦气机不行,脾胃气滞,亦是胃癌病人觉的证型。脾主健运,主化物,主升;胃主受纳,主腐熟,主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二者的协调统一。若受肿瘤、邪毒等损伤,脾不运化升清,胃不腐纳降浊,气机运行逆乱,壅塞于中,则形成成年累月气滞证,表现为脘腹满闷、长痛、气窜不定,或腹痛连及两胁、胸膈,纳呆食少,食人后胸脘堵塞感,或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气滞在中焦,善宽中理气、消胀除满,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之气滞作胀之要药。因其性和缓,不偏寒热,祛邪 而不伤正,故凡实胀、虚胀皆为不可缺少之品。又因中焦为气机运转之枢纽,调中焦则脾升、胃降,气机畅达,故无问胀之在上、在中、在下,谈皆相宜。钱老用药,如胀在胸膈,以枳壳配瓜蒌皮;胀在胃脘,配佛手、香橼、八月札;胀在丙胁,配合欢皮、馞附、柴胡;胀在小腹,配大腹皮、炒莱菔子;食后胀甚或胀由食滞者,配焦楂曲、鸡内金、炒麦芽;胀由痰阻者,配制半夏、陈皮、茯苓;胀由肿瘤进展所致者,配莪术、昆布、海藻、天龙;胀而兼痛者,配广木香、延胡索、川楝子;胀而呕恶者,配姜半夏、陈皮、代赭石;胀而泻泄者,配煨木香、白扁豆;胀甚不解者,配厚朴等。

 

钱老强调,理气药多耗气、散气,用之权衡失当,易生弊端,故临证还应少佐益气健脾之品以调和之。白术为益气佳品,善固中土而又具走散之性,得诸辛香之品,散中有守,守而不碍散,理气不虑伤气,从而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鉴于此,对脾胃气滞之证,钱老组方,每以枳壳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病变部位,辅以相应的理气或其他 药物,最终佐少量白术而求全功。钱老枳壳用量为15-24g,白术为6g左右。

 

   扩浊中阻,祛湿运脾,枳壳、白术并重,使湿化而中健湿浊内阻之证,一在苦温燥湿,一在脾化湿,同时前人还强调,气能化湿,气化则湿化。白术禀甘、苦、温之性,归经脾胃,善燥湿并健脾助运;枳壳辛散理气,调气机而助三焦气化功能。故钱老认为,二者配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祛湿之良好药对,对胃癌证见湿阻、脾困者,具有重要作用。

 

湿浊内阻之证,临床所见有二;其一属外湿内侵,即先有湿浊困遏,而后中焦壅滞,脾失健运,此谓外湿困脾;其二属湿由内生,即先有脾失健运,脾不化湿而后湿浊滞留,此为脾虚湿阻。属外湿困脾者常有四肢困重酸痛、精神萎靡不振、头重或头晕、头痛、腹胀食少或大便泻泄等以外湿留滞为主的症状;属脾虚湿阻者多呈脘腹胀满或痞闷,身倦无力,肢体重着、面色晦黑、食少纳呆、恶油腻、口淡无味或口中粘腻、恶心呕吐、泄泻或水样便,一日数行等脾不化湿为主的表现。钱老辩治,则以枳壳、白术相结合,再酌加相应药物以奏效。例如,对于前者配藿香、佩兰、苍术、土茯苓、砂仁、厚朴,或 再少佐桂枝以通阳气;对于后者,配薏 苡仁、党参、茯苓、苍术、厚朴、佛手、大腹皮、陈皮、制半夏等。至若病情发展,外湿、内湿区别已不明显,湿阴、脾困并重,钱老用药则多为白术、枳壳、厚朴、苍术、生熟苡仁、制半夏、白扁豆、炒莱菔子、佛手、大腹皮、陈皮、何在苓、藿香、佩兰等。湿浊中阻,钱老一般用枳壳、白术各15-24g左右。

 

三、胃津不足,益胃生津,枳壳、白术皆轻,使纳开而食化,胃癌见胃津不足者,治宜益胃生津,而用沙参麦冬汤、养胃汤等。但钱老除些之外,还时常配以少量枳壳、白术惟理 气健脾,致使脾胃无力腐化水谷精微以生阴津。以枳壳、白术调中气,即可改善食欲、促进胃纳,又能助化源,使胃津滋生,含从本求治之义,此其一;其二,滋阴生津之晶多阴柔粘腻,易致脾胃功能呆滞,藉枳壳、白术之功,可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则寓动静相合之理。

 

胃津不足,主要见症有口干、口渴、唇燥、便秘、胃脘虚痞、食少、舌苔薄或少苔、无苔、脉细等。宜益胃生津,钱老习用南北沙参,天花粉、石斛、玉竹、太子参、芦根、麦冬、生地等甘寒之品治疗,通常还配伍酸味之白芍入上述药中以酸甘化阴。如此,再兼之枳壳、白术,则相合之方配伍精当,理法明确,用药独到,验之临床,确有理想效果。在此种情况下,枳术用量多为6g左右。

 

胃阴津不足而用枳壳、白术,是否有伤阴之虑?钱老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枳、术用量。在大宗滋 阴生津之品中配少量枳、术,无涯同嫌其伤阴,仍是利多弊少。至于病情出现转化,阴津不足而又有虚火之象,如虚热、五心烦热、盗汗等,则枳、术已非所宜,此时可易之为焦楂曲、炒谷麦芽等。山楂善消食除腻化滞,其酸味合诸甘寒之品亦能养阴;炒谷麦芽助纳化而益气,二者可作为胃癌阴虚变证的另一种用药方法。

分享到:

关于中华门ABOUT ZHONGDA

南京市中华门中医专家门诊位于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先后隶属于南京铁路医院、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专家门诊走自身发展的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彻底走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为主兼顾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病为辅的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坚持做自己特色,重点开展中医肿瘤科、中医内科。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 医院地址: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

  • 固话:025-83248120 025-85573679

    邮编:210000

  • 免费班车班次:南京火车站、高铁南京南站、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等乘地铁3号线到雨花门站下车,沿应天大街向西600米到雨花村;2、公交 126路、14路、109路、 113路、126路、39路、 86路、 803路、110、116路等到应天大街梅花村对成。

院内即景HOSPITAL SCENERY

南京市中华门中医门诊 版权所有 权限申明
ICP备案号:苏ICP备1905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