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经验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粘膜的恶性肿瘤,在中医学中相当于“噎膈”范畴。我们认为“噎膈”发病不外乎内外两大因素,外因多为六淫侵袭,寒温失调,饮食不节,贪恋酒色等;内因则包括阴阳不和,脏腑内虚,七情郁结,气滞血瘀,顽痰恶血等,特别强调情志、痰结及气虚血枯对疾病的影响。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时胸骨后或心窝部不适,闷胀或刺痛,或烧灼感,逐渐形体消瘦,体重明显减轻,全身乏力等。临床上所见到的食管癌病人都是中晚期或术后以及复发转移扩散的患者为多,这类病人就诊时都已正气衰败,气血云虚,气滞血淤,湿疾凝阻,临床病情复杂,治疗棘手,阴阳气血之虚为本,气滞痰淤毒 为标。临床常用自拟方:人参、白术、当归、生半夏、生南星、黄药子、山豆根、急性子、威灵仙、郁金、靠山红、金瓜娄、白花蛇草、再生草、斩龙剑、老生姜、青不礞石等随症变化治疗。
孙锡高临床病案实例分析
仲xx,男,52岁,南京人。
2002年12月6日初诊。
病人自觉吞咽不利有一年,进食有哽噎感2月余。近来只能进流食,伴有进行性消瘦,前胸 柄骨隐隐作痛,固定不移,鼓楼医院CT诊断为食管癌。近来反胃,恶心,时有呕吐,胸脘痞 闷。脉弦细涩,舌质红有瘀斑。
证属痰瘀内阻,气机不利,治以化瘀消痰,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拟方:人参、 广木香、紫丹参、白术、威灵仙、莪术、代赭石(先煎)、 急性子、 白花蛇舌草、 檀香、 郁金、三棱、 蜈蚣、全蝎、生半夏、(先煎)鲜生姜一两。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
2003年2月10日三诊。服前方后,自觉哽噎感减轻,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精神好转,饮食较前明显增加。继上方 随症加减,继续跟踪治疗。
2003年6月12日六诊。 诸症消失,饮食增加,已接近病前饮食量,无其他不适。复查,局部管壁光滑,黏膜恢复正 常,钡剂通过无阻碍。仍然守上方化裁,以巩固疗效。
2003年8月10日八诊。 患者已无明显症情,唯进干硬食物时仍有不适感,改服散剂。
拟方:蜈蚣、 大贝母、广木香、急性子、干蟾蜍、三七、斩龙剑、 上药碾为细末,用白花蛇舌草、威灵仙、再生草煎汤送服,每次服5g,每日三次。
随访至今,自觉无任何不适。经检查,钡剂通过良好。
临床心得
本案病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食道癌患者,治疗亦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常规原则,并无特 殊之处,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笔者抛砖引玉,将一组治疗食道癌的对药介绍给同仁,以望雅 正。
威灵仙:《唐瑶经验方》:“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5分服,吐出宿 痰”。
《中药大辞典》:“治疗骨鲠取威灵仙1两、加水两碗,煎成一碗,慢慢咽下,在半至一小 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瘕积 聚”“消痰涎,散癖积” 生半夏:半夏一味中医者习用,但用生者常畏之。
《主治秘要》云:“其用有四:燥脾胃湿一也;化痰二也;益脾胃之气三也;消肿散结四也 。”笔者在治疗肿瘤方面习用生半夏;生者性烈有毒,消肿、散结、降逆,较制者功胜一筹 。
生半夏有毒,笔者亲身体验。
1966年夏,我们大学生在南京郊区支农收麦子。当地遍野生长三叶草,黄雅老师告之,其 为半夏,生用有毒。此时正逢年轻好胜,所谓神农尝百草,今亦试之。一粒半夏,刚刚把它 放进口中嚼碎,当即口舌皆麻辣,烧灼感。唾涎下咽所到之处,麻戟之甚,不能言语。当时 无药可解,半天才有好转。
对生半夏解毒增效之法,只要先煎半小时即可,若伍生姜则化痰散结之力更强。但生姜并不 能解半夏之毒。别误之。
急性子:《纲目》:“噎膈,下骨鲠,透骨通窍”“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 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多用亦戟人咽。”
《摘元方》:“治噎食不下,凤仙花子,酒浸三宿,晒干为末,酒丸绿豆大,每服八粒,温 酒下,不可多用。”
以上三味药《中药大辞典》皆谓有毒,说明药性较强烈,对咽喉食道作用显著,经现代药理 研究,三味药都具有抗癌作用。笔者临证以来,常将急性子、生半夏、威灵仙一组对药运用 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等临床辨证施治的方药中,确有一定疗效,长期使用亦未发现副作 用。
赵xx,男,58岁,扬州人。
患者2002年10 月进食困难,饭量减少,大便难解,日渐消瘦。年底,患者进食已很困难, 且口吐白粘沫,经南京市鼓楼医院CT拍片检查,诊断为“食管中段癌”。 病人因拒绝手术 来院治疗。
2003年1月7日初诊:形瘦倦怠,四末欠温,舌胖大,边有齿印,脉沉迟。 查:胃脘及脐左压痛,指甲印属寒型,症属寒瘀毒结,应以温阳解毒,化瘀消痰破结为主。
拟方:黄药子、生南星(先煎)、 熟附子、 三棱、 青礞石、 莪术、 荜拨、 甘草、 威灵仙、木香、 砂仁、 急性子、玄明粉(另冲)、 生半夏(先煎) 、肉桂、干姜、郁金、 人参、 熟地、 大黄。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 1月20日二诊:
药后,大便泄下污物粘冻甚多,自觉病情好转,病人能进食。原方去玄明粉继续跟踪观察治 疗。
3月27日四诊:患者精神好转,饮食增进软食,虽大黄仍继续使用,但泻下已不甚太多,胃脘及脐周压痛已 不明显。自觉身体轻松,行走活动有精神。随症加减,继续治疗。 服药半年余查食道肿块已不明显。
临床心得
此例病人,以大辛大热之药软坚散结,化瘀攻毒为主,病人随着局部肿瘤和全身 病情的逐步好转,所有辨证实点亦相应渐渐变化,使病人逐一得到理想的治疗。随访至今, 病人状态好,气色体质均好,没有复发。
该病案例辨证论治是根据孙秉严老师的临床经验而得心应验。
孙秉严教授经过临床反复验证发现,三印,即指甲印(指甲根部粉白色印记)、舌齿和腮齿 印(舌边和两腮黏膜上牙齿挤压的痕迹)与病症的寒热有内在的联系。皮肤上的白斑(大如 蚕豆,小如小米粒)可见于大多数癌症病人。于是他总结出三印辨寒热,两触(触摸耳甲腔 、耳甲艇部位的肝、脾区有无增厚、压痛、硬结,触摸胃脘和脐左旁开一寸之处有无压痛) 辨肝郁的有无及程度。一点(全身皮肤白斑的有无及多少)辨毒结的有无及程度。舌鳃印明 显者可辨为寒证,两触阳性反应为有瘀滞,皮肤小白点多者为毒结重。用辛热破瘀攻毒药之 后,随着局部和全身病情的好转,指甲印变大,有甲印的指数增多,舌,鳃印也消失。惟耳 胃脐的阳性反应点及皮肤白斑的消失较慢,但随着服药的时间的延长,也会逐渐消失。“三 印,两触,一点”诊法为四诊增添了新鲜内容,它与四诊所得相互应证,大大提高了辨证用 药的准确性。
黄某,男,54岁,江苏江阴市人。
2003年1月因吞咽不适,时而受阻感,经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行“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食管鳞癌,术后体质差 ,患者未做放化疗处理,慕名来我处治疗。
2003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面黄白少华,时常出汗,胸闷纳差,全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
方拟:红参、黄芪、苡仁、 麦冬、五味子、 莪术、白术、急性子、 当归、甘杞子、白芍、 炙甘草、 白花蛇舌草、广木香、 干蟾蜍、 碧桃干、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服。
另嘱患者饮用鹅血,每星期一次。服法:将鹅颈动脉割断,鹅血趁热饮完。
4月15日三诊:服用一个半月后自觉症状好转,方药对证,依证化裁。
跟踪治疗3个月,复查:胸片、上消化道造影、三大常规检查,肝功肾功、血沉、AFP、免疫 球蛋白、血清球蛋白电泳、补体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体重增加5公斤,没有复发和转移,患 者免除了放化疗之苦,已参加工作。
临床心得
本案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病例,一般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常规予以放化疗处理,以防 残存的癌细胞重新复发转移。但是在具体患者中,术后人体正气损伤,如果再进行放化疗等 治疗,患者常常导致虚则再虚,反而事与愿违。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病例中,以中医为主,进 行扶正抗癌,调动人体积极因素,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再配合鹅血食疗方法,使患者 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全身心的调理,符合正常的自然法则,达到身心健康,这是正规 积极的治疗。本例充分说明这一点,良好的心态,规范化的治疗,是癌症患者康复的关键。
鹅血疗法:文革期间,我去湖南长沙走亲戚,闲谈时,亲戚告之,你们省委书记江渭清就住 紧邻(当时中央为了保护他,将其暂时安排马王堆老干村)。一日散步相遇,谈及我是某某 亲戚,学中医的。江书记当时介绍给我治疗食道癌的土方子:“我下乡搞社教,访贫问苦时 ,有一患噎膈的社员,医院检查为食道癌,因经济困难等原因,在家喝鹅血,原来不能吃饭 ,有时呕吐,喝了鹅血后,不呕吐,还能吃饭了。你是学中医的,是什么治疗作用?”我无 言以答。“民间疗法很有用,你们要好好研究。”
以后,我在学校图书馆查到,《本草从新》:鹅血“愈噎膈反胃。”《本草求原》:“苍鹅 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虫血积。”《本经逢原》:“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 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趁热恣饮,即能驱出病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鹅血含多量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促进巨噬 细胞的吞噬功能。鹅血含有抗癌因子,而且这种物质在进入消化道中时,不会被酸、碱、酶 等破坏,能有效的在体内发挥抗癌作用。
临床工作后,在治疗这方面疾病时,亦经常嘱患者饮用之,作为食疗。湖北中医学院已故名 医张梦侬曾专研鹅血治癌。他认为在没有鹅血时,也可用鸭血代替,只要毛羽全白,鲜血生 饮,不拘雌雄老幼,都有抗癌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从不拘泥于“毛羽全白”者。
经笔者观察研究,鹅鸭之血,甚至大多数动物血,性味咸,具有软坚、解毒、通便的功能。 现代研究证实有抗癌的作用。
动物血营养丰富,能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扶正祛邪(清除使人体衰老的氧 自由基等),食疗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