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热门导读 HOT TAKEAWAY

万太保—身为中医,幸甚至哉

  他的使命从未更改,他的患者遍布四方;他的... [点击更多]

采访笔记

  记录:冯建伟  采... [点击更多]
医院地址
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
孙锡高 著《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经验》连载(31)【肺癌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24 10:41   浏览次数:1289


 

 [病案举例]刑某,女,52岁。1986年3月始左上胸背疼痛,夜间加重,咳嗽,少痰,低热37.5°C左右,X片示:左上胸壁肿物,左肺门圆形阴影,边界不清。CT提示:左肺外带软组织肿块影,自胸壁向内突入肺野,表面不平,厚度2.8cm,穿刺取病理:肺低分化腺癌。X片提示:左第二肋骨溶骨性破坏,符合肺癌肋骨转移。患者4年来3次住院,应用化疗2个疗程,主要用药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局部放疗4000cGy。症状明显减轻,肿块无扩大,1986年11月全身骨扫描及X片显示:左肋骨转移病灶较前吸收。放、化疗期间,患者乏力、厌食、胸泻满闷、咳嗽、白细胞下降。舌淡红,脉细弱。中医辨证:气血双亏,脾失健运。治以益气养血、温中健脾为主,除应用扶正解毒冲剂外,重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陈皮、清半夏、当归、白芍、茯苓、旋夏花、竹茹、女贞子、枸杞子等。使放、化疗中血象得以稳定。

  放、化疗后患者长期自觉气短、乏力、轻咳。中医辨证:肺气不敛,肺虚气弱。以九仙散化裁主之:

  党参、阿胶、川贝、桔梗、款冬、五味子、桑白皮、鱼腥草、半枝莲等。

  患者自觉良好,中药服半月后休息半月,按此规律服药,且定期门诊复查,肿瘤稳定,体力上升,每日早起锻炼,操持家务,照料小孩,除血沉稍高外,化验其他各项均在正常范围,至今已4年半,无复发转移征象。

[评按]肺腺癌除早期手术外,对放、化疗均不甚敏感,自然生存期仅1年左右,出现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本例为低分化腺癌,早期即出现骨转移,提示恶性程度较高,予后不佳。本例除应用化疗外,长期服用中药,有一定作用。该患者肺气虚症状明显,祖国医学有“积之成者也,正气不足而后邪踞之”以及“正盛邪易去,邪去正易复”和“养正邪自除”之说,本例注重补益肺气,以扶正为主,兼顾以半枝莲、鱼腥草等抗癌中草药祛邪,使诸证得减,肿瘤得以控制。

杨少山

  [病案举例]郑某,男,40岁。1982年5月28日起出现不规则发热,干咳胸痛,活动后气促。6月4日胸片诊断:①右侧渗出性胸膜炎,②右侧肺不张(肺癌)。6月22日病理活检报告: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腺癌。6月25日胸穿:胸水黄微浊、蛋白(+)、红细胞4万/mm3、白细胞700/mm3、中性12%、淋巴88%。因无手术治疗指征,家属不同意化疗,7月26日来诊,症件咳嗽,胸痛不舒,胃纳不佳,口干,夜间盗汗,头晕乏力,苔薄质红,脉弦,治拟养阴清肺化痰,处方:

  南北沙参,海蛤壳,黄芩,野荞麦,半边莲,麦冬,白薇,鲜芦根,桑白皮,鱼腥草,干草,冬瓜子,竹沥,

  7剂后复诊均用养阴清肺化痰法,上方略为加减,复诊18次,共进126剂,

  12月6日复诊,咳嗽已减,胸胁陷痛减轻,胃纳好转,苔薄质红,脉弦细,改用养阴润肺止咳法处方:

  南北沙参,海蛤壳,麦冬,半边莲,浮小麦,鱼腥草,白薇,鸡内金,桑白皮,太子参,甘草,杭白芍,竹沥。上方加减,共进21剂。

  12月20日复诊,咳嗽已止,胸痛已除,身热已退,盗汗已止,气阴渐复,胃纳正常,精神及气色均较前好转。X线复查右肺不张较前好转。又给药7剂即未再诊。第2年路遇,见其身体健壮,精神充沛。自述已全天上班1月有余,未感疲乏与不适。

郁仁存

  [病案举例]张某,59岁。初诊日期1980年10月8日。患者于1980年5月定期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有阴影,查痰未见癌细胞,乃作支气管镜检查后于1980年7月25日行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周围淋白结转移(2/3)。术后曾作局部放疗,加速器6000cGy未作化疗。就诊时症状:气短,口干,咳嗽不甚,痰不多,色灰,嗳气频,小便正常,大便偶不成形,每日1-2次。舌质红,薄白苔,脉弦滑细。辨证属术后肺虚气亏、痰湿内结。治以:健脾益气、润肺化痰,佐以解毒抗癌。方药:

  生黄芪,太子参,沙参,麦冬,白术,云苓,旋复花(包),代赭石,浙贝母,鸡血藤,夏枯草,半枝莲,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瓜蒌,生地,焦三仙。

  从初诊至1981年11月7日近1年以来,均以上方加减服用,其间外感2次,咳嗽痰多色黄,不发烧,外感时加用桃杏仁、黄芩、鱼腥草、百部、紫草、桔梗等清热化痰,减去生黄芪、太子参等以防闭门留寇。外感过后,仍以上方为主,因此1年后气短等症较初诊时明显改善。

  患者于1981年11月9日在301医院行一疗程化疗,每周用环磷酰胺600mg,长春新碱1mg,甲氨蝶呤20mg,共4周,因谷丙转氨酶升至130单位,停止化疗。

  1982年1月9日,就诊时,谷丙转氨酶已90单位,咳嗽痰不多,色白,纳少,寐差,脉细滑数,舌淡红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润肺化痰,佐以解毒抗癌,仍用上方加减,服药2个月后,咳嗽减轻,食纳转佳,余无特殊不适。

  因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在控制主要病变(肺癌术后)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余不利于病人健康的较严重疾病。1982年3月7日就诊时,自诉头晕,血压偏高,心悸,两手震颤,纳少,寐不佳,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于是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平肝药:夏枯草、钩藤、野菊花、桑枝等,服用3个月,血压较平稳。之后,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肺、解毒化痰为宗旨,长期治疗,方用:

  南北沙参,麦冬,花粉,太子参,生地,生黄芪,川贝母,女贞子,鸡血藤,首乌,桔梗,云苓,杏仁,枇杷叶,前胡,半枝莲,焦三仙,白花蛇舌草。

此方益气养阴药有时改用石斛、五味子、炒枣仁等,抗癌解毒药有时改用草河车、龙葵、石见穿等。

迄今,患者术后已10年,每年两次胸片及作B超检查均为见特殊异常。患者现在纳食正常,寐尚可,精神佳,不咳嗽,偶有咯痰,色白。血压略高,生活状况较好。末次门诊1990年10月13日,见舌质稍暗、苔少。投以益气养阴、解毒抗癌中药,兼顾平肝降压。为巩固疗效,继续服中药治疗。南北沙参,麦冬,石斛,太子参,鸡血藤,首乌藤,炒枣仁,焦三仙,夏枯草,菊花,白芷,草河车,龙葵,桑寄生,白花蛇舌草。

[评按]1.本例为左肺下叶鳞状上皮细胞癌,周围淋巴结转移(2/3),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期已超过10年。

2.本例病理证实已非早期,但术后放疗及时。放疗后出现了气阴两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口干、舌质红等,用益气健脾、养阴润肺、化痰解毒的中草药,服后效果良好。

3.肺鳞癌细胞对化疗不敏感,术后1年余曾在外院化疗一疗程(为服中药),谷丙转氨酶迅速升高,并出现乏力、纳差等副作用,说明化疗对患者并无裨益,停止化疗后,转氨酶很快降至正常。

4.本例服中药10年,无明显毒副作用,且每年复查,未见新病变。虽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但方中有生脉散以养阴、益气、润肺、强心,夏枯草、菊花、桑寄生等平肝降压,佐以解毒抗癌的草河车、龙葵、白花蛇舌草等,做到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取得长期存活的良好效果。

唐福安

  [病案举例]张某,男,74岁,1997年4月16日初诊。患咳嗽伴右胸痛1年余,经胸部X线及CT扫描检查,证实为右侧中央型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胸片可见右侧少量胸水及右膈肌抬高。经住院检查,3次痰检找到腺癌细胞,已无手术指征,遂予化疗。化疗后出现严重的副反应,被迫放弃,延请唐老诊治。刻诊:T37.2°C,消瘦貌,面色紫暗,呼吸急促,咳嗽胸痛,舌质暗红,苔根黄腻,脉弦而涩。辨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治以理气化痰、祛瘀蠲毒之法。处方: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猫人参,半边莲,薏苡仁,郁金,炒枳壳,生半夏,黛蛤散(包),炙紫菀,延胡索,桃仁,瓜蒌(打),冬瓜子,桔梗,鱼腥草,苏子,生甘草。7剂,水煎服,每日3次。

  持续辨证加减治疗至1998年4月,咳嗽胸痛基本消失,经CT检查肺部肿块有所缩小,能操持日常家务。嘱予定期复查及继续中药调理,至今仍健在。

  [评按]病人经X线片及CT检查,结果为肺腺癌已有转移,伴胸水及膈肌麻痹,诊断明确。现代医学认为预后较差,不宜手术。化疗又出现严重反应,故延请中医治疗。经以理气化痰、祛瘀蠲毒之基本方为主辨证治疗1年后,咳嗽胸痛症状消失,能做日常家务。

陈亦人

  [病案举例]姜某,男,70岁,1997年4月15日初诊。患者患左上肺癌,因不同意手术、化疗与放疗而前来就诊。刻诊:咳嗽痰多、色黄,无咯血及胸痛,舌苔黄,脉濡。证属痰热蕴肺。治当清化痰热为主。处方:

  炙紫菀,冬瓜仁,重楼片,象贝母,全瓜蒌,川郁金,粉甘草,露蜂房。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平安,惟入睡较差,前法继进7剂。

  三诊:病人诉咳嗽,痰较多,色白难咯,睡眠仍差,脉滑,治仍清化,原方去川郁金,加蒲公英15g,牵牛子10g,卷柏10g,7剂。

四诊:痰减寐安,原方加北沙参10g,7剂。

五诊:药后病人便次增多,一天4-5次,余无特殊不适。前方中并无泻药,此乃毒有去路之证,守方继服,7剂。

六诊:病情平稳,前方继服。

治疗半年,CT复查示:右上肺阴影已消失,惟肺门淋巴结仍肿大。病情已基本稳定,停用中药。

[评按]<<伤寒论>>对服药后出现的中病反应有精辟描述。茵陈蒿汤方下注云:服茵陈蒿汤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服减,黄从小便去也。”陈教授深谙仲景之旨,认为上述医案药后出现的症状皆为邪有出路之象,为疾病向愈的表现,继用原方,终使顽疾得到有效控制。

张代钊

  [病案举例]范某,男,37岁。1965年2月26日因高热、咳嗽,经北京某医院胸透诊断为“肺炎”,经抗炎治疗后高热退,但咳嗽经久不愈。同年4月到北京阜外医院就诊,经X线检查,拟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于4月20日在北京日坛医院行右肺叶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肺黏液表皮癌”。于1965年5月19日至6月21日对肺部进行放射治疗,总量6000cGy。此后一直服中药治疗,十余年来采用益气养肺,健脾和胃及解毒抗癌之剂治疗,主要药物有生黄芪、沙参、枇杷叶、甜杏仁、川贝母、全瓜蒌、薏苡仁、冬瓜仁、焦神曲、鸡内金、半枝莲、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胸闷时加郁金、檀香、丝瓜络、罂粟壳;干咳无痰时加服养阴清肺膏或二冬膏,并同时口服抗癌乙丸。目前患者全身一般状况良好,无复发及转移,已生存32年。

于尔辛

  [病案举例]童某,男性,70岁。患者过去数十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届秋冬即发作,至清明后渐瘥。1970年春,发现痰中带血丝,除咳嗽依旧外,痰中带血为历来所无。因此去附近医院检查,经摄胸片,示右肺门区肿块。来肿瘤医院门诊,痰液细胞学检查为腺癌。因肺功能甚差,不能施行手术,也不宜放射治疗。故来肿瘤医院中医门诊。当时诉痰多,痰色黄而稠,痰中时带血丝。动则气急,上二层楼亦颇困难,舌光而质红,脉细数。当时辨证,肺为娇脏,患者每届冬令必咳,咳嗽不久,肺脏亏损,则表现为动则气急,舌红少津。肺病日久,不仅肺阴耗伤,肺气不足,且子病及母,脾脏必虚,所以见乏力以及气急更甚也。痰血者,久病而肺络受损矣。当滋养肺阴,补益肺脾之气,方以化痰清热止血之品。初诊方用:

  党参、天冬、麦冬、五味子、南沙参、生黄芪、百合、冬瓜子、花蕊石、姜半夏、黄芪。其中五味子、黄芪用6g,花蕊石用12g,余药均9g。

  7剂后痰血已很少,痰黄稠已转为泡沫状,较稀薄,而易咯出,起急虽有,但略减,上楼仍感气急。二诊予14剂,仍以原方出人。三诊后,一般情况改善,痰血已无,痰亦少,纳谷渐香,但上楼仍气急。其后仍以上方为主,加入白花蛇舌草、蜂房等中药。连服8个月。至同年底,再摄胸片,肺门肿块阴影已不可见。每次查痰找癌细胞,均为阴性。随访5年均好,但气急仍有。

分享到:

关于中华门ABOUT ZHONGDA

南京市中华门中医专家门诊位于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先后隶属于南京铁路医院、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专家门诊走自身发展的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彻底走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为主兼顾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病为辅的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坚持做自己特色,重点开展中医肿瘤科、中医内科。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 医院地址:南京市应天大街339号

  • 固话:025-83248120 025-85573679

    邮编:210000

  • 免费班车班次:南京火车站、高铁南京南站、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等乘地铁3号线到雨花门站下车,沿应天大街向西600米到雨花村;2、公交 126路、14路、109路、 113路、126路、39路、 86路、 803路、110、116路等到应天大街梅花村对成。

院内即景HOSPITAL SCENERY

南京市中华门中医门诊 版权所有 权限申明
ICP备案号:苏ICP备19059860号